事情還要從杰書入閩之后說起,得到康親王大軍繞道江西進入福建的消息后,鄭克臧召集在福建的文武高層一同召開了一場戰前會議。
這次會議的規格極高,由鄭克臧親自主持。
參加會議的不是鄭斌等一眾新上任的福建省高官就是柯平等鄭克臧從東寧帶來的中樞重臣。
加上軍方的幾個高級將領,眾臣就采取何等策略應對杰書的大軍展開了討論。
在座眾臣各有各的想法,柯平鼎力贊同按照現在的防御方略行事,相信遲早能將杰書大軍的進攻勢頭耗盡。
何斌則強烈反對現行的策略, 他用哀求的語調懇求著鄭克臧道:
“殿下吶!如今三府之地施行焦土防御之策,已經讓民眾們怨聲載道了,都是新附之民,多虧了從東寧運抵了大量糧食才暫時穩住了形式,但即便如此稍有不慎就會釀成民變?!?
“經過此戰,這三府之地還不知道要多久才能恢復生產,若是在全省施行此策即便最后打贏了,一片焦土的福建對殿下又有何用??!”
柯平聞言拱手道:“鄭大人此言雖有理, 但若是贏不了杰書, 到時福建就不是咱們的了,我軍兵力占劣勢,若不依靠堅城消耗偽清軍隊的有生力量,何以談贏?!?
說到此處,他長嘆口氣道:“非是本官不惜顧民眾,只是現在是戰時,自然要以兵弁們的性命為重,不行此策難道要與敵野戰嗎?“
“便是要與敵野戰!”,站在上首一直沒有說話的鄭克臧突然大聲開口,他揮揮手將眾臣盡皆招到了沙盤之前。
沙盤上三道代表著清軍的紅色旗子分三路插在建寧、延平和汀州三府轄境內。
其余代表著明軍的藍色旗子則分散在各處,鄭克臧兩手在沙盤上一攏,將大部分代表著明軍的藍色旗子聚集在一起猛然向前推去。
“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鄭克臧引用了當年奴酋努爾哈赤的這句名言, 對應著當下的局面頗有些黑色幽默的意味。
何祐和楊彥迪率先贊同道:“殿下英明, 臣等也是此意。”
軍方和鄭克臧很快達成了一致。
這時柯平和鄭斌等臣才明白這場會議或許也只是走個流程罷了。
柯平沉默著沒有說話,采取了默認態度,而這和鄭斌的提議不謀而合, 鄭斌立刻舉雙手贊成。
最高層面的決定很快傳遞到明軍各部,在各個府城留下新招募的軍鎮以迷惑敵人之后,聚集起來的明軍主力在楊彥迪的率領下準備先往汀州方向擊敗力量最弱的南路軍。
在大軍出發前一日,鄭克臧突然宣布要親自隨軍出征,引起了眾臣的激烈反對,但鄭克臧的態度也很堅決,雙方僵持不下。
鄭克臧是特意挑選大軍出發前一日宣布的這個消息,其心中清楚眾臣不會輕易同意,此舉便是為眼下這種僵持情況做的準備。
眼見殿下態度十分強硬,在僵持下去就要誤了大軍出發,到時延誤了戰機最后問罪的難道還能是殿下不成。
眾臣無奈之下選擇讓步,但柯平堅持要隨侍在鄭克臧身邊。
最終大軍按時出發,鄭克臧和柯平隨著大軍一同出發。
鄭克臧的王旗高高的豎在中軍處,極大地鼓舞了明軍的士氣,楊彥迪趁機連連催促麾下軍隊快行,終于趕在清軍南路軍前一日抵達到汀州府左近。
汀州府城外。
飽餐了一頓的清軍在張鵬的命令下開始迅速列陣,眾軍連環相扣,亦步亦趨地向汀州府城攻去。
汀州坐落在汀江旁邊,江水穿河而過, 在城外截分東西,張鵬率領的清軍在汀江東岸集結開始攻城,而明軍大部隱藏在汀江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