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廟,廟里當(dāng)然有個和尚,卻不是老和尚,也不是小和尚。
他是一個遠(yuǎn)渡重洋來到東方這個神秘古地的外國和尚,準(zhǔn)確地講,叫天主教傳道士。
作為外國和尚,初來乍到,必然水土不服。
不服為什么這里的人信神仙,信佛祖,卻不信天父。
不服為什么自己因為長著藍眼睛、紅頭發(fā),就要被罵成妖怪。
更加不服這里律法的管教,覺得那些都是禁錮人們思想的枷鎖。
在多次鼻青臉腫之后,他終于學(xué)會了東方古國的謙遜美德,剃掉了自己的紅頭發(fā),做了一副黑色的水凝膠片,貼在自己的瞳孔上,儼然一副本地和尚的模樣。
甚至,他還拋棄了原本的姓名,高貴的華萊士吉爾。
改了一個漢姓,普普通通的普,普普通通的通。
可是一開始這語言還是難免有些不通,所以他只好躲進了山上的破廟里,努力學(xué)習(xí)漢話,讓自己能完全漢化。
山中無歷日,寒盡不知年。
一晃數(shù)年過去,外國傳道士吉爾終于完成了轉(zhuǎn)變,變成了平平無奇的東土普通和尚。
山下的人們也已經(jīng)習(xí)慣了山上的那座廟,習(xí)慣了那個總是笑瞇瞇的普通和尚。
是廟,就會有神佛,便會有人來許愿,哪怕是一座破廟。
因為有些愿望在宏麗的寺廟里并不方便許下,比方說一個沒了丈夫的女人想要個孩子。
任誰孤獨久了,都會想和其他人交流,哪怕是個外國來的傳道士,哪怕是個守孝三年,沒了丈夫的村婦。
村婦叫何翠花,有個投身軍伍的丈夫,還有個半身癱瘓的婆婆。
丈夫一去不復(fù)返,十幾年杳無音訊。
村里有個走南闖北的賣貨郎,說是在白馬關(guān)聽到了她丈夫的消息,不過是個壞消息,連年戰(zhàn)事的白馬關(guān)尸骸遍野,其中有一具就是她的丈夫。
于是,何翠花便順理成章地成了寡婦,日子再沒了盼頭,只能和癱瘓的婆婆相依為命。
可她的婆婆在聽說了自己兒子已經(jīng)死了之后,脾氣越發(fā)地古怪起來,總是有事沒事地挑何翠花的毛病,這兒看不順眼,那兒做得一塌糊涂。
久而久之,即便是習(xí)慣逆來順受的何翠花也難免生出一種煩厭的情緒,所以在一個電閃雷鳴的夜晚,何翠花端著一碗雞湯走進了婆婆的房間內(nèi),一口一口地耐心喂她婆婆喝下了一整碗雞湯。
喝完雞湯之后,何翠花的婆婆便飽飽地睡了一覺,再也沒醒來過。
沒了婆婆,雖然少了一些麻煩事,可是時間久了,何翠花難免就有些寂寞,想要找人說說話。
只是寡婦門前是非多,沒什么人愿意和她搭話。思來想去,她決定生個娃娃,孩子總不會嫌棄娘親,總能和自己說話解悶了。
村里的男人不能找,外面的男人不敢找。
何翠花最后便來到山上的破廟,她聽說這里有個奇怪的和尚,很多年都不曾和人說過話,這樣的人最是穩(wěn)妥。
孝期過后,一個月明星稀的晚上,何翠花提著一個用碎花布蓋著的籃子上了山,在廟門前徘徊了許久,終于還是走了進去。
普通和尚看著深夜到訪的何翠花立時愣住了,久久才回過神來,放下手中油膩膩的野雞腿,眨了幾下眼睛,卻并沒有說話。
何翠花將籃子放在地上,揭開碎花布,從里面拿出香蠟,虔誠地跪了下去,對著只有一個眼珠子的佛像磕了幾個頭,默默許愿。
或許是何翠花許愿前的眼神,或許是何翠花磕頭時的動作。
普通渾身燥熱起來,喉結(jié)蠕動幾下,悄悄地咽了咽口水,用已經(jīng)練得爐火純青的本地方言問道,“女施主,你深夜到此,所求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