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我分析,越國的兵雖多,對于決定戰爭的勝敗又有什么幫助呢?所以說,勝利是可以爭取到的。敵軍雖多,也可以使其無法用全部力量與我交戰。”敵人的兵雖多,但是通過各種辦法讓他們不能參加戰斗,那么這部分兵力就被敵人浪費了。參加戰斗才能起到殺傷敵人的目的,所以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寫到“有而不用比用而不當更為不好。一旦需要行動,首先就要使所有的軍隊都行動起來,因為即使是最不恰當的活動,也可以牽制或擊敗一部分敵人,而完全擱置不用的軍隊,在那時卻是完全不起作用的。”
13 絕對優勢和相對優勢
《戰爭論》的會戰四原則的第一條是用最高的精力使用我們所可能動用的一切兵力。第二條是盡可能集中兵力在準備作決定性打擊的點上。
第一條和第二條原則都是增加力量,從而產生對比優勢。從廣義動量定理fatv的角度說,增加力量f可以增加成果。第一條原則是增加全局的兵力,類似于亞當斯密提出的絕對優勢;第二條原則是增加局部的兵力,類似大衛李嘉圖提出了比較優勢。
在經濟學中,亞當斯密提出絕對優勢理論,各國集中力量生產有絕對優勢的產品,然后進行貿易可以增加產出。大衛李嘉圖提出了比較優勢理論,處于比較優勢的國家,應集中力量生產優勢較大的商品,處于比較劣勢的國家,應集中力量生產劣勢較小的商品然后進行貿易,也可以增加總產出。比較優勢理論是國際貿易的基礎理論。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優勢比絕對優勢更進一步,即使沒有絕對優勢,比較優勢也可以增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