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現實從一定程度上是同步的。而托爾金所寫的也從來不是一個美夢。
最直接的證據是,“人們濟濟一堂歡慶愛情與勝利,歸鄉與友誼”并不是魔戒的結局。弗洛多回到了夏爾但“there bk”,他再也找不回過去平靜的生活,戰爭帶給他的傷痛在中土世界難以痊愈。而失去了指環的力量,小精靈們也不再有足夠的力量支撐起他們的樂土。雖然戰爭結束了,對森林的砍伐停止了,失去女恩特的樹人也再也不可能重新繁榮了電影和書的結尾都是遠征隊乘船永離中土大陸。魔戒中一個時代的逝去帶來的感傷恰恰是和現實中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工業化帶給人們的感受相對應的。
其實細想,在任何一個時代都難免有這樣的感傷。
美好的結局不過是主角的一場夢——這樣的解讀在第一次出現的時候是非常亮眼的,但并不是可以用到每一個文藝作品上的。
“擊敗伏地魔不過是哈利做的一場夢,其實之前在殺死魂器的時候他就已經死了”
“小紅帽和奶奶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不過是被狼吃掉的小紅帽做的一場夢”
“嫁給王子不過是被繼母虐待而死的辛德瑞拉做的一場夢”
rey?!
在這里,無疑這樣說是不合適的。因為魔戒的故事真的只是中土大陸漫長時間線上的一個節點而已,后面的故事還很長,何必給它生搬硬套一個這樣的結局?
霍比特人或許還可算是給兒童閱讀的一篇童話,但魔戒對于一般意義上的童話還是太沉重了。
還有一處小小的勘誤
托爾金參加過世界大戰,和他的朋友和同學。這一群熱忱高尚的年輕人,最終只活下來一個。
我想作者參考的應該是這一段
一個真正親身處于過戰爭陰影下的人才能完體會到它的壓迫;但當時間流逝,現在似乎忘記了在1914年被卷入其中的青年的經歷不比在1939年及以后的經歷少一分丑惡。至1918年,不是一個,而是我所有的好友都死了。
可是事實上,英文原版是
e h ee erye uhe hrfee fuy t re butthe yerbyeethtbeababyuth1914 e he hbe vve1939 the f 1918 but e e fre ere e
反正按照我的英語理解,應該是我只有一個親密好友活了下來。
親密好友不等于所有參加一戰的朋友和同學,而且算上托爾金最終也活下來了兩個
以上。
-------------------正文開始
魔戒完整而龐大的世界觀是我最愛的地方。書最后的設定背景我翻了快十遍,喜歡這段遠甚于書的正文----雖然這也因為我看的那個版本正文的翻譯實在是非常糟糕
在托爾金的中土世界里,電影的結尾魔戒被摧毀,索隆被擊敗,精靈離開中土大陸前往極西地——這是第三紀的結尾,第四紀元的開始。電影的結尾是魔戒遠征軍的離開;在書中,精靈遠航,矮人衰減,恩特也不可能再度繁榮了第四紀元是人類的紀元。
這是一個時代的終結。“古老的種族將隱于歷史之中,或是離開世界”,從這個結尾開始,英雄和神秘的生靈逐漸歸為傳說這是從奇幻到現實的轉折點。
這里應該也能類比為人類紀元中青銅時代的終結和黑鐵時代的開始。從這里開始,人類開始使用鐵器,發明文字,開始記錄下歷史——也就意味著從這個時代以后,歷史中只剩下了凡人。
但是誰不留戀過去?誰不向往傳說?
在與伊奧默爾的爭辯中,吉穆利說“你選擇了黎明,我卻將愛獻給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