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的春節,冷清了多年的郝、周兩家似乎一下子都熱鬧了起來。
周家老爺子周志剛是支援大三線建設的老建筑工人,自69年去了西南地區支援建設,三年才能回來一次。
大兒子周秉義則是在69年當了青年,在建設兵團工作,經常也是幾年回不了一次家。
最過分的是女兒周蓉,初二的時候就跟燕京一個叫馮化成的詩人通信,得知對方去了黔貴山區,便頂替了弟弟周秉義前往黔貴山區下鄉,為愛闖天涯,這一走就是十一年。
好不容易等到改革開放之后,大兒子周秉義和女兒周蓉都考上了燕京大學,趁著放寒假的時間可以回到吉春市,父親周志剛也回來了。
昨天是大年二十七,周秉義帶著妻子郝冬梅回到了周家,女兒周蓉也帶著丈夫馮化成回了周家。
分別了十一年的一家人終于團圓了。
和周家的情況有些相似,郝家失散多年的二兒子昨天也回來了。
一大早,金月姬就起來準備包餃子,郝少民起床洗漱后穿好衣服。
“還要出去?”
郝少民遲疑了一下,“有工作。”
金月姬沉默片刻,“去吧,早點回來,別讓孩子等著急了。”
“知道了。”
莊自強起來的有點晚,等他洗漱好,父親郝少民已經走了。
母親金月姬和妹妹、妹夫正在廚房準備包餃子。
“媽,冬梅,秉義。”
金月姬的眼神看向莊自強,說不出來的喜歡。
昨天是晚上,盡管有燈光,可還是看得不夠清晰。
此時天光大亮,金月姬仔細打量著這個失散多年的兒子,白白凈凈的,一身書卷氣,讓人打心底喜歡。
她對周秉義這個女婿的喜愛也是因為他身上有一股濃濃的書卷氣。
“秉義、冬梅,你哥起來了,你們倆趕緊去吧。”
“沒事,媽,我們包完餃子再走也趕趟。”郝冬梅說道。
金月姬對莊自強解釋道:“秉義他們家十幾年沒有團圓過了,今年他爸和妹妹都回來,難得一家人團圓。照相館二十九就歇業,趁著今天是最后一天,一家人要到照相館拍一張全家福。”
“那是大事,這么多年不容易,你們倆趕緊去吧,我和媽在家包餃子就行了。”
在金月姬和莊自強的催促下,郝冬梅和周秉義去了周家。
母子兩人一起包餃子,家里的阿姨姓夏,過年放假了,一切飲食都得自己動手。
別看叫的很親熱,可畢竟幾十年沒見,兩人一開始都沉默著。
但金月姬是個善于言談的人,慢慢的引導著話題,跟莊自強聊了起來。
“沒結婚嗎?”
“沒有。趕上特殊情況,成分太差。情況有好轉以后,要照顧我爸媽。”
金月姬對莊自強說的“爸媽”并沒有介意,孩子能夠被平安健康的撫養成人,她對那對幾十年未曾見過面的恩人,心中只有感激。
“你爸媽可惜了,沒享幾天福。”金月姬嘆了口氣,又說道:“你是個好孩子。”
立人設還是有用的。&29233&30475&200704343&68&100
至少現在在郝家人心中,莊自強是個有情有義的好人。
“以后,有什么打算沒有?”
“打算?”
莊自強茫然的看了金月姬一眼,“我沒什么志向,好好過日子就行。”
“好好過日子是對的,但具體點呢?”
莊自強搖搖頭,“沒想好。”
“你從小沒跟我和你爸在一起,這么多年受了那么多苦,我和你爸心里對你都有虧欠,想要彌補你。現在你爸是一省布政,給你安排一個工作,不算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