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彤兒仿佛看見書肆跟酒吧門前車水馬龍,雪花花的銀子“鐺鐺”掉落錢匣子里。
話說,腰包里有銀子萬事都好辦。
只是萬事也是開頭難······戲樓肯定是跟古代唱的戲曲不同,以流行歌曲為主,戲曲為輔。
順帶著弄些相聲小品等新奇搞笑的節目。
只是,憑借她一人之力弄出來還是有點吃勁的。
歌詞倒也無所謂,橫豎是盜用現代的。
可是,其余就要自己親力親為了。既要培養會唱曲的藝人,又要動腦子寫適應這個時代的相聲小品。
她知道自從自己那首《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引起全城男女老少的追捧。
喜愛唱小曲的,有事沒事的嘴里都要哼唱兩句:
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
突然我感覺,你沒走遠懷里,有你緊擁的溫度······
書肆呢,肯定沒四書五經之類的蹤影。她打算只賣,跟故事叢書,也就是話本子。
只不過,自己書肆賣的話本子是獨具一格,別無二家的。
她準備招些落第文人,自己把內容大綱列好,把大體的故事情節講解一遍,其余留給他們去潤色,遐想。
當然了,等他們把寫好,她會一一過目,只要故事情節不太離譜就行。汪彤兒給自己的書肆定下的原則是:第一不涉黃,第二不涉及政治,第三故事情節豐富多彩。
還要印刷精美,紙質上佳。
并且圖文并茂······
因此,她想著首先先辦個印刷廠,自家的書自家廠子印刷。還要打上防偽標志。
此時的大周朝早就用上活字印刷術,只是活字印刷術不能印刷插圖。有插圖的話本子只能用雕版印刷術,就是在木板上雕刻出要印刷的內容,然后再用紙墨進行拓印。
按理來說,活字印刷術相比于雕版印刷術省時省力,制作完之后可以多次使用。然而據統計,在之后的數百年時間里,使用活字印刷術印刷出來的書籍不過上千種,而用雕版制作的書籍卻多達數萬種,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第一,那就是活字印刷術本身的局限性。活字印刷術,是由活體字組成的,印出來的都是文字。
第二,中國書籍的局限性,古代絕大部分都是儒家經典、經史子集。也就是說,這些書籍都是固定的內容,不像近代以來的報紙雜志一樣,每天的內容都不一樣。所以用雕版印刷的話,一塊雕版可以用很多年。
第三,中國文人的愛好。正是因為前文所提的一塊雕版可以用很多年,所以出于對藝術和收藏的需求,中國文人更喜歡雕版印刷,而非呆板的活字印刷。許多人都以擁有某種雕版版本的書籍為榮。
所以在活字印刷術發明的之后幾百年時間里,雕版印刷術仍是主流,直到近代報刊、雜志的出現,雕版印刷才被取代。
因此,汪彤兒決定,她的印刷廠,既要用活字印刷,也要用雕版印刷術。
二者并駕齊驅,相得益彰。
想到這,她還要招些畫師才行。
“少爺,李忠來了。”小聰站在書房門口回稟道。
由于是夏季,書房門是開著的,她抬頭就見到李忠手里拿著張紙,正朝自己行禮。
“是李忠,進來吧。”汪彤兒點頜說道。
“少爺,您看。”李忠一進門,先把章管家給的合約拿給她看。
汪彤兒伸手接過來一瞧,嘿!正合吾意!
她剛剛還在糾結,是先開辦個戲樓還是書肆呢?
“小雪!”于是,喊來在門口廊檐下繡花的小雪幫她研磨,她鋪好宣紙,另外補充了自己合作的三點要素。
不然,到時候李老板獅子大開口讓自己每月給他出個十首八首新歌,自己豈不什么事都不用做,專職為他寫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