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來說齊國的這套玩法簡直將錢的游戲發揮到了極致。
此時印紙幣與發債券這兩個手段,在這個時候的諸侯國看來,簡直就是神乎其技的操作。
這個時候的天下各諸侯分為幾種狀態。
一種是連紙幣都無法印的,他們很想搞到紙幣的印刷術,但是他們國太小,搞不到。
一種是中等諸侯已經在國內實現紙幣流通了,根本沒有想過將紙幣流向天下,因為他們也沒有這個實力與能力。
還有一種就是秦國與楚國能印出紙幣了,但是他們不甘心只能在他們本諸侯國內流通。
現在天下的大商賈與貴族,只認天子與齊國的紙幣。
這就大大限制了秦國與楚國的貿易,他們國土面積大很快就意識到了錢印多了的確會引發很多不好的后果。
降低這些后果的最佳方法就是讓他們的紙幣在天下流通。
所以秦國與楚國才會希望天子給他們背書。
如今各國發行紙幣這套游戲規則還沒弄明白呢,齊國又發明了債券,公開透明的借錢。
而且還借到了海量的錢,秦國與楚國等大諸侯能不眼紅嗎?
所以現在整個天下因為紙幣引發的躁動還沒結束呢,這債券又立刻刮起了一陣陣大風。
將這些諸侯國國君心里的欲望都給刮出來了,他們也想像齊國那么可以印海量的錢,然后再借海量的錢。
這樣一來,他們諸侯國就有花不完的錢了。
此時不少諸侯國國君只看到齊國印錢容易,借錢容易,根本不在意齊國背后的強大商業與雄厚的國力。
所以不少諸侯國國君印錢的事還沒弄明白,也準備學習齊國搞借錢的事了。
他們要學習齊國發行債券,畢竟齊國的債券被搶購一空,代表天下商賈肯定是能接受債券了。
但是債券如何發售,具體操作流傳,這些中等諸侯,小諸侯們并不知道啊。
關鍵是現在市面上連這方面的人才都沒有。
這個算是給這些想發行債券的諸侯潑了一盆冷水,讓他們清醒清醒,認清了形勢。
一些諸侯國國君,做了這方面了解與研究以后才開始明白,發行債券沒有那么簡單。
很快他們就收到了一些小道消息,其實天子早就在預謀發行債券了,這個債券的理念是天子提出來的。
只是被齊國捷足先登了而已。
這個時候眾人恍然大悟,難怪天子會上來那么放心的購買齊國的債券,原來設計理念是天子的啊?
眾諸侯國立刻給在王都的使臣發來命令,讓他們從天子那里學習到債券的發行方法與原理,乃至操作結構。
而就在這同一時刻,天子竟然統一召見了各諸侯國的使臣。
這正是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