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良這小子,不只是腿長,悟性也好,腦子活泛。與胡義接觸了這些天,跟著小紅纓一起聽他講山南海北,在他眼里,胡義絕對不是個空穴來風的繡花枕頭,所以胡義的話他信。
但是與小紅纓那種盲目的相信不同,馬良的信任是有理由的。他整天混在團部里,時常能聽到華北戰場和淞滬戰場的消息,那打得叫一個慘,他知道胡義是護送蘇青從淞滬來的,就算胡義是個逃兵,那也是見過大場面,至少是老兵,爬過死人堆的。馬良覺得,但凡涉及到戰場生死的事,聽老兵的話準沒錯。
再說,鬼子來了這種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就算胡義他眼花看錯了,大不了大家多出點汗白忙一場,可萬一是真的,那可就是滅頂之災,這點道理他馬良一想就透。
眼見二連長高一刀沒拿個主意就走了,把胡義、小紅纓和自己晾在這,馬良這心里是真著急,情不自禁把胡義當了主心骨,下意識地抓了胡義的袖口:“哥,你看他,這這。你快給拿個主意啊?”
“該說的都說了,我又不是管事的,有什么辦法?”胡義現在心里想的是,他二連牛上天去也跟我沒關系,團長政委給我的任務是帶孩子,其余的事老子不管了,是不是現在就領著小丫頭趕緊離開村子再說?
胡義與二連結了仇馬良也是一清二楚,但要說他胡義是個沒主意的人,那馬良可不信:“哥,那咱就不管二連的事,現在我馬良聽你的,你總得給我拿個主意吧?”
胡義看了看馬良,與這小子第一回見的時候就挺投脾氣,喜歡,總不能因為看高一刀不順眼就耽誤了大家。擅自行動,越權指揮,哪一條都是嚴重違紀行為吧?先不管了,反正債多不壓身。拿定主意,對馬良道:“你是團部的人,你的話大家信。現在你立即去通知全村百姓撤離,事情緊急什么都別收拾了,只帶吃的。告訴大家翻過西山,往西跑,分散開去鉆大山,越遠越好。然后回團部去,把凡是帶字的東西都燒了,再到東山頂上跟我匯合。要快!”
“是!”馬良本能地朝胡義敬了一個軍禮,忽然一想這不對,哪能給他敬禮啊,不禁有點尷尬,臉一紅,掉頭就跑了。
小紅纓的眼里注意不到這些細節,聽完胡義對馬良的安排,瞪著大眼問胡義:“狐貍,你說咱們要去東山?為啥不跟著村里人一起往西走?”
胡義的判斷是,無名村是個南北山谷地形,鬼子很可能兩頭堵。讓村民往西跑,一方面是因為西山相對較緩,容易爬,另一方面是因為鬼子應該是從東面來的,不往西跑往哪跑,再說東山陡峭,全村老弱病殘的能跑過去幾個?
胡義為什么不跟村民一起向西?這一點胡義是留了私心,首先,胡義不知道鬼子來了多少,也不知道二連會采取什么戰斗措施,如果鬼子很多,二連快速崩潰,那鬼子接著就會追向西面,估計,跑不了多少。
其次,如果二連能頂住一段時間,給村民們留出更多的撤離時間,鬼子進村后,村民的撤離行跡難免敗露,仍然會向西追擊,這樣倒是比前面的情況好一些,但也是被追擊的份兒,能不能跑遠,能不能藏住,能活下來多少,就看命了。
上面的兩個判斷結果,對于胡義自己和小紅纓而言,都不是最好的,所以胡義要爭取一個一勞永逸的選擇,既然鬼子從東面來,那就迎頭向東,兩三個人容易隱蔽,只要能借著山峰地勢混出鬼子的進攻線,就再沒有后顧之憂,然后再想辦法轉向北面去尋找部隊,所以胡義決定上東山。
這理由當然沒法對小紅纓解釋,胡義以命令的口氣回答小紅纓:“哪來那么多為什么,跟我走就行了。”
小紅纓再怎么著也是孩子心性,她是知道鬼子要來了,也知道了胡義要帶她走,其余的概念都沒有,也就不再問這個,眨巴眨巴大眼,轉而說道:“那個,狐貍,你在這等我一會,我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