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論利州路的賦稅,興元府自是第一。但俺們洋州,才是利州路的文萃之地。大宋開國以來,九成以上的利州路進士,都出自俺們洋州三縣。洋州書院,更是利州路最好的書院。”
南北兩宋,漢中盆地只出了22個進士,其中19個來自洋州三縣……
洋州書院不在城里,而是在城外的山麓。
登岸之后,白崇彥邊走邊介紹:“洋州書院最初由閔家出錢創辦,如今還有別的士紳商賈捐資辦學。但書院的山長,歷來由閔家人擔任。洋州閔氏,乃利州路最興盛的世家望族。”
兩宋漢中那22個進士,有4個姓閔。
“閔家如今有人在做官嗎?”朱銘問道。
白崇彥搖頭說:“閔諱文叔公,幾年前病死了,最高做到正四品朝官。如今書院有個閔子順,學問第一,游歷關洛,假以時日必定高中。閔氏家學淵源,俺們是比不了的。”
白崇彥說的是進士官,閔家暫時死完了。但蔭官與捐官,品級雖然不高,閔家卻還有好幾個。
這是真正的官宦世家,朱銘想在洋州造反,要么把閔家拉攏過來,要么直接把閔家給干掉!
順著石階爬山而上,道路兩旁樹木繁茂。
枝葉掩映之間,很快露出建筑物。
這是一個建筑群,修了高高的圍墻,里面至少幾十間屋子。
白崇彥進去的時候,甚至還得掏出木制腰牌,大概相當于他的學生證。
“洋州書院也效仿官學,行三舍法,俺已是上舍生,”白崇彥指著前方建筑物說,“那些都是學舍,平時在學舍上課,最高的一棟是藏書樓,經史子集無所不有,必須是上舍生才能借閱。那邊是宿舍,那邊是飯堂,只要做了上舍生,食宿皆可免費。”
上舍生食宿免費?
朱銘立即打消把閔家干掉的心思。
這幾十年來,閔家靠著書院籠絡了無數士子。一旦干掉閔家,朱銘在洋州的名聲就毀了,必須拉攏的同時再敲打敲打。
白崇彥把朱銘帶去自己的宿舍,里面有個學生正在看書。
“大郎,”白崇彥介紹說,“這位是俺的舍友令孤許,字子諾。”
令孤,很生僻的姓氏,大部分都改為令狐了,依舊保留著原姓的很少。令孤和令狐,多數情況下是相通的,這兩個姓氏有著共同的祖先。
“見過子諾兄!”朱銘抱拳問候。
白崇彥說道:“子諾,這位便是貫通三經、詩才卓絕的朱成功。”
令孤許眼睛一亮,起身作揖道:“久仰大名,如雷貫耳!”
白崇彥笑道:“大郎,你在洋州書院,可早就已經大名鼎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