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憑借數學討好皇帝,說不定就能直升上舍。
因為宋徽宗也喜歡數學,在專門開設算學校之后,民間掀起一股算學研究熱潮。甚至有阿諛幸進者,提議將黃帝(算學祖師)移入孔廟祭祀,由于不好排位置才被宋徽宗放棄。
“朱學正,朱學正!”
學錄謝倫疾奔而來,氣喘吁吁道:“禮部發來公文,官家下旨增加諱字,君、主、龍、天、萬年、萬壽之類,全部需要避諱。太學生亦當遵守,外舍下等這邊,需要學正督促避諱之事。”
朱銘問道:“姓氏需不需要避諱?”
謝倫說:“通通都要!”
朱銘覺得不可理喻:“難道天下龍氏,皆要因此改姓?”
“正是。”謝倫說。
朱銘瞬間無語,對勾龍如淵說:“你今后只能叫勾如淵了。”
宋徽宗是真的瘋了,不知聽信哪個道士的鬼話,認為帶君、主、龍、天這些字的,會搶奪或分走他的氣運。
現在還只有人名需要避諱,再過幾年連地名都得改,比如龍泉縣改為泉江縣。而且科舉考試,文章里也不能帶君、主、龍、天、萬年等字樣,簡直要把考生給逼瘋。
于是乎,朱銘上班之后,經手的第一個事務,便是督促本年級的學生改名。
吃過午飯,朱銘把陳東叫來。
“伱是齋事人(班長),改名之事須認真執行,”朱銘叮囑說,“此次私試若考得好,便讓你做外舍職事人(一年級的學生會長)。”
“是!”
陳東領命,忍不住說:“此次避諱,實在有些過分,哪有姓氏都避的?太學之中,便有人姓龍。人家姓了幾百上千年,竟然要被逼著改姓,官家未免過于霸道了。”
朱銘告誡道:“這種話,在我面前說便可,到了別處不能再講。”
“我曉得。”陳東嘀咕道。
朱銘又拿出陳淵的書稿:“謄抄之后還給我,私下學習,不可聲張。”
這份書稿,包含《我本》、《方矩》、《道用》、《綱常》、《農學》、《數學》、《物理》、《幾何》等內容。
特別是農學、數學、物理、幾何,占用的篇幅最多,陳淵沒有寫清楚的,朱銘還執筆給補上。
農學篇,直接搬來朱國祥的農學書稿。
封面作者有三人,排序為:朱國祥、陳淵、朱銘。
陳東拿到書稿,快速翻閱其中內容,頓時如獲至寶:“此真濟世之書也!”
朱銘再次叮囑:“在謄抄完畢之前,不可招搖,盡快把正本還給我,避免奸黨下令焚書。”
陳東鄭重點頭:“學生只邀兩三個信得過的,同時謄抄此書,盡快把書稿抄完。”
半下午,1500名一年級學生,以班級為單位,把改過的姓名報上來。
被迫避諱者,足足近百人,多帶有君字、主字、天字、龍字。
朱銘叫來謝倫:“把學生名冊重做一份,做好了交給我過目。”
謝倫回去,又叫來學吏:“重做一份。”
瑣事都不用自己動手,朱銘靠椅子上看書,每天的工作便是這般清閑。
他這兩天,正在讀《列子》,純粹當小說看。
《三傳》、《老子》、《莊子》也打算學學,反正屬于太學必修課,可以偶爾站在教室外旁聽。
看書半小時,朱銘離開辦公室,騎著馬兒下班回家。
路過一家官辦煤炭鋪子,卻見店外排起了長龍,好些百姓挑著籮筐來排隊買煤。
什么情況?
就算煤炭半價出售,也用不著這樣吧。
朱銘立即下馬,問一個正在排隊的百姓:“你們為何都來買炭?“
那百姓不認識朱銘,見他穿著官員常服,便回答:“炭行罷市了,若不多屯些,今后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