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0209吃酒去
湖心亭里,奴仆退下。
父子倆用標準的普通話聊天,謹防被不知哪個給聽到了。
“去一趟山東,有什么收獲?”朱國祥問。
朱銘取出一個竹筒,拿出自己制作的圖表說:“那里的鄉村生態,更符合我對中國古代農村的刻板印象。宗族勢力比漢中更大,土地兼并也比漢中更嚴重,苛捐雜稅也遠超漢中州縣。”
朱國祥仔細閱讀那些圖表,相較于客戶占比,他更關心主戶的戶等比例:“你這張圖表不對,三等戶過于多了。”
“官方統計肯定有問題,”朱銘解釋說,“這是富人在析戶分產,一家分成好幾十家。雖然戶口本分開了,田產似乎也分下去了,但田契還掌握在族長手里。他們依舊能控制整個家族,同時又可以合法避稅。實際情況,比官方統計嚴重得多?!?
客戶占比,雖然也能體現土地兼并程度,但更多是在反映失地農民的比例。
而戶等占比,則更細化揭示社會結構。
慶歷元年,名臣張方平通過調查估算,一二三等戶肯定不足20,四五等戶很可能接近90。三十年后,張方平又估算,四五等戶肯定超過了90。
類似的統計有很多,北宋官員不是傻子,他們也會看數據的,只不過沒朱銘統計得那般詳細。
放眼整個北宋,主戶約占65,客戶約占35。而主戶當中,一二三等戶約占10,四五等戶約占90。
即,占比6.5的一二三等戶,擁有全國絕大部分土地。
偏偏最沉重的徭役,是四五等戶在承擔,王安石方田均稅正是想解決這個問題。
朱國祥點評說:“這么嚴重的貧富分化,放在古代已經沒救了,靠變法改革是難以扭轉的。只有通過戰爭,打破原有的社會階層結構,才能對社會財富進行重新分配?!?
“還怕打仗死人不?”朱銘笑問。
朱國祥搖搖頭,并不正面回答,而是說:“這么糟糕的情況,南宋居然還能撐一百多年,南宋君臣究竟是怎么辦到的?”
“對富人下手唄,”朱銘說道,“一旦打仗就強行讓富戶攤派,逼得大量上等戶破產。既能維持戰爭開銷,又能在局部地區重新分配土地。當然,底層百姓肯定更慘,我看宋代民間著作時,經常出現‘產去稅存’四個字。也就是說,很多四五等戶,已經被逼得把土地賣完,卻無法獲得客戶身份,還得被當做主戶交稅?!?
朱國祥把圖表卷起來,放回竹筒里:“你帶回來那三個,都是些什么人?”
朱銘說:“石元公,破產舉人,整天想著造反,總覺得大宋要完。楊樸,破產農民,雞鳴狗盜之徒。張鏜,逐漸衰落的望族子弟,劍法很好,擅長單挑,戰場功夫其實不咋地?!?
朱國祥道:“短短三個月,你能招攬到這些人,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朱銘笑道:“還有個李寶,回家去了。等安排好家事,他會來東京匯合。這才是此行真正的收獲,李寶是南宋海軍總司令,擁有三千民兵全殲七萬金軍的戰績?!?
“三千民兵打勝仗還能理解,他是怎么做到全殲七萬敵人的?”朱國祥難以想象。
朱銘說道:“史書的記載是,他從海上奔襲山東。憑借超高的民間威望,剛剛登陸,就招降數百山東金兵。這些山東金兵,雖然也是些雜兵,卻給他了重要情報。當時,金兵在一處海灣扎營,幾百條海船也在港口停靠。他出其不意的使用火攻,金兵根本沒地方逃,大火燒了四天四夜。”
朱國祥咋舌道:“牛人?。 ?
朱銘搖頭說:“這個時候的李寶,還沒學過兵法,除了箭術和騎術高明,其他方面都不如張廣道。名將是需要用人命來堆的,沒有經過血與火的歷練,也就是個普通好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