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強迫舒施尼格簽署了一份協議書,它實際上規定了確立德國對奧地利外交政策的控制,使奧地利國家社會黨人的活動合法化,任命一系列奧地利分子擔任政府關鍵性職務。
內政部長和公共安全部長的關鍵職務,要讓給了希特勒的代理人塞斯英夸特擔任。這實際上意味著取消奧地利的主權獨立。
面對希特勒的施壓,走投無路的舒施尼格在3月9日宣布,三天后進行奧地利前途公民投票。這就使得德國準備通過和平手段侵占奧地利的辦法,有失敗的危險。面對這樣的風險,希特勒要求立即實行奧托方案—入侵奧地利。
而在之前奧地利試圖取得英法的救援,但是遭到了斷然拒絕。于是面對這種情況,奧地利政府投降。
而得到英法拒接奧地利求援后,德軍開始一路狂奔向維也納進發。在德軍占據維也納之后,希特勒簽署命令宣布奧地利為德國的一個省。
事實上德國國防軍跨過德奧邊界,不但沒有受到任何軍事抵抗,還收到了居民的歡呼、喝彩,禮、旗和鮮花。因此這次侵略也被稱為“鮮花戰爭”。奧地利就這么輕而易舉地被納入德國的掌控中。
為此志得意滿的希特勒在維也納宣稱。“也是所有其他德國人的共同感受。不管發生什么事,我們今天宣稱的統一的德帝國,再也不會被任何人所分裂,永遠不會處于分裂狀態。”
而吞并奧地利讓德國國土擴大了17,人口增長了10,將德國這架戰車打造的更加強悍了。
德奧的合并讓歐洲的硝煙更加的濃烈了,同時也讓更多人對歐洲未來感到憂慮。
不過在羅馬尼亞,對于德奧合并的情況關注不多。因為埃德爾正在準備的一件大事,這件事的影響不比德奧合并差多少。
那就是羅馬尼亞與保加利亞的合并,埃德爾打算趁此機會,讓兩個王國合并到一起。沒有比歐洲目光被德奧合并拖住,更好的時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