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在這次作戰奧匈帝國雖然在喀爾巴阡山脈成功的阻擊了沙俄軍隊,但是烏克蘭塞契射擊兵也損失了數百人。初次作戰,烏克蘭塞契射擊兵雖然完成了戰略任務,但是自己也損失慘重。
或許對于這些烏克蘭族的戰士來說來說,經受戰爭洗禮的只不過是他們悲劇命運的開始。在日后的戰斗中,他們不僅與沙俄軍隊中的烏克蘭人在陣前廝殺,上演著烏克蘭人自相殘殺的悲劇。更是因為得不到奧匈帝國的信任,所以他們一直在最危險的前線搏殺。
這支烏克蘭人組成的部隊曾經在1914年10月至11月、1915年4至5月和1916年8至9月的戰斗中奮勇作戰。而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東線在這三個時間階段內分別進行的三次著名戰役1914年的普米熱爾要塞解圍戰、1915年與奧匈帝國與德國聯合發起的果爾利策戰役和1916年的“布魯希洛夫突破”。
在這三場動輒以百萬人計的大會戰中,2500人的烏克蘭契塞射擊兵不過是滄海一粟。但是,他們在戰爭中表現出極強的戰斗力,他們先是在普米熱爾解圍戰中同匈牙利人、克羅地亞人一起用刺刀突破沙俄軍隊防線。然后在果爾利策戰役中與自己的盟友德國人一同殲滅了50余萬俄軍,收復了被沙俄占領的加利西亞。最后在1916年的作戰堵住了如潮水般進攻的沙俄軍隊,并將突出部直抵肅清。
正是因為,這一次次戰斗中英勇的表現,讓奧匈帝國的統治者們不得不承認他們是“奧匈軍中一支最好的部隊”。但是,這支被承認是“最好部隊”的烏克蘭契塞射擊兵,在經過了1916年秋季與俄國軍隊的鏖戰后,被徹底的打垮了,從此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當然,奧匈帝國的軍隊中除了這支2500人的烏克蘭契塞射擊兵之外,還有多達25萬人的烏克蘭族士兵。雖然,他們在加利西亞戰役中有過棄械逃跑的不良記錄,也曾在普米熱爾要塞圍困戰中消極避戰。
但是,在1915年春季看到侵占加利西亞的沙俄軍隊的暴行后,他們和波蘭族士兵一起在守衛喀爾巴阡山隘口的戰役中迸發出罕見的血性。他們利用喀爾巴阡山脈的天險,用步槍、刺刀甚至工兵鏟與數倍于己的俄軍鏖戰5日,不僅大量殺傷了俄軍的有生力量,并且為奧匈帝國和德國軍隊對俄軍的反擊爭取到了足夠時間。
但是,不論是奮勇作戰的烏克蘭契塞射擊兵,還是知恥而后勇的其他烏克蘭族士兵,都無法用戰場上的汗馬功勞換來奧匈帝國對烏克蘭族群的信任。
在加利亞西戰役之后,慘敗的奧匈帝國未經審判就逮捕和處決了數百名烏克蘭人,理由是這些人向沙俄出賣了奧匈帝國的軍事情報導致他們的慘敗。除了處決所謂的親俄分子外,還將數以千計的烏克蘭人遷往了西部,以防止他們向沙俄情報,還將3萬多烏克蘭關進了設在奧地利境內的集中營,奧匈帝國的總參謀長康拉德元帥更是將烏克蘭族群稱為“不可信懶的人員”。
或許,奧匈帝國之所以在戰爭中招募大量烏克蘭族士兵,只不過是為了彌補兵源的不足,另外更是希望在戰爭中用沙俄軍隊的刺刀去消耗烏克蘭人的精英。
或許,奧匈帝國的“陰謀”得逞了,無數的烏克蘭族士兵在戰場上流干了他們的鮮血,而烏克蘭族群的居住區由于是奧、德、俄三國的主要戰場,也被戰火無情的摧殘。
埃德爾看來想要在西烏克蘭有想法,那么奧匈帝國的一些做法對他還是有啟發。不過現在一個消息讓埃德爾現在不的不放下手中的工作。關心起其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