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多瑙河,攻克古雷萊克拉比亞一線。奧匈軍隊也可以分出一路配合其作戰。”
講到最后興登堡指著地圖上的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說道。“按照總參謀部的計劃,這時候羅馬尼亞軍隊將會集結在首都附近,奧匈和保加利亞軍隊負責粘住他們,由我門三十萬德軍沿著福克沙尼—布澤烏機動作戰,最后將羅馬尼亞軍隊圍殲于其首都布加勒斯特。”
在講完作戰計劃后,興登堡說起作戰的成果。“這樣我們可以緩解東線不穩定因數,而且能從羅馬尼亞獲得糧食、石油,還能整合其工業為我們服務。”
對羅馬尼亞的出產物品,沒有比德國政府更清楚。去年羅馬尼亞70的糧食、65的石油、60的工業品都出口到德國。這有力的緩解了德國國內的壓力,但是也造成德國財富的大量流失,現在興登堡的話讓重臣們都感到心動。
威廉二世問了一個關鍵問題。“那么需要多長時間打下羅馬尼亞?”
面對德皇的詢問,興登堡如實的回答。“要是能夠按照預期進度,那么半年時間應該拿下羅馬尼亞。”
這時候外交大臣威廉·佐爾夫上前問道。“如果預期沒有達到呢?”
“需要一年的時間,我們計算過羅馬尼亞做多只能支撐一年時間。”
面對興登堡的辯解,首相奧爾格·米斯站出來講到。“我們解決羅馬尼亞問題需要一年時間。可是國內要是再等一年就會出問題了。現在國內民眾對于戰爭的態度正在轉變,尤其連續幾年生活質量變差讓民眾不滿在蓄積。而且我們需要注意到,在蘇俄建立后,國內左翼政黨的增長過快尤其極左翼政黨。”
說到這里眾人都看向興登堡,這讓興登堡有點百口莫辯,難道對其他人說魯登道夫瞞著自己做的決定。再說現在事實已經鑄成沒辦法改變了,再則俄國退出戰爭在短時間內也是釋放了東線的壓力。
看到興登堡有點回答不上來,外交大臣威廉·佐爾夫建議到。“不如我們再給羅馬尼亞談加入的條件吧。就這樣決定是否對羅馬尼亞作戰是不是太草率了,我們至少需要試試能不能拉攏進我們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