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的局勢,在羅馬尼亞擊敗人民軍奪取布達佩斯后就日益明朗,而當姍姍來遲的協約隊抵達匈牙利后(主要是法隊),匈牙利的命運就已經被注定了。
盡管人民軍利用這段時間加強軍隊,還派兵奪取了斯諾伐克地區,將該地區的捷克軍隊趕回了布拉格,。但是面對多國聯合組織起來的干預軍,目前在采爾的蘇維埃政府已經算得上窮途末路。
而作為協約國的一員,薩拉米克上將統帥的羅馬尼亞干預軍也派出六萬兵力,參加了這場對匈牙利蘇維埃政府的最后一擊。
而出任協約國在匈牙利最高指揮官的法國將領路易斯德斯佩雷元帥,也是知道分寸。對于勞苦功高的羅馬尼亞軍隊沒有安排什么重要的任務,反而讓他們負責攔截可能逃竄的匈牙利的突圍。
德斯佩雷元帥也算是羅馬尼亞軍方的老熟人了,這位法國較為出名的進攻方針的代表人物。在西線戰場抵抗德國入侵中,表現相當出色。只不過在后來爭奪約瑟夫·霞飛卸任的法軍總司令職務時,弗朗謝·德斯佩雷敗給了羅伯特·尼維爾。
后來羅馬尼亞參戰條件之一,要求協約國在馬其頓地區牽制保加利亞軍隊。于是巴黎就將德斯佩雷元帥派到馬其頓,統一指揮該地區的協約隊。所以對于羅馬尼亞軍隊,德斯佩雷元帥相當熟悉。
在采爾城外,法、美、塞爾維亞等國的協約隊,將匈牙利最后的城市團團圍住。在這些軍隊中,有一支打著匈牙利三色旗的軍隊。
沒錯,匈牙利共和軍參加了這場對共產政權的最后一擊。作為剛剛從考波什堡搬到布達佩斯的共和政權,當然不會放過這些赤色分子。為了向文明世界表明自己的態度,海軍上將霍爾蒂統帥的這支共和武裝,當然一定要在這里露臉。
為了得到協約國的支持和能夠返回布達佩斯,卡羅利政權對于協約國的要求當然沒有還口的余地。在協約國各隊大兵降臨幫忙平叛之際,卡羅利不能忽視其中的重要性,不然搞不好他們也會被當成叛軍給平定了。
所以對于貝拉·庫恩為首的匈牙利,卡羅利政府也是相當痛恨。是這些赤色分子讓匈牙利沒了回旋的余地,是他們讓匈牙利遭受到現在的苦難,是他們讓匈牙利人民分割到不同的國家。一切都是這些赤色分子的錯,而自己等人只是為了挽救這個國家,所不得不做出這個違心的決定。
有時候不得不說阿q的精神勝利法還是有些作用。盡管一樣是賠款割地,但是披上拯救國家民眾的外衣就像給爛果子披上一層糖漿,至少勉強可以入咽。
所以在攻克采爾城后,匈牙利共和政府就不得不派人同協約國商談戰敗條約。不過盡管如此,匈牙利共和政府依然幻想通過威爾遜總統,讓匈牙利減少損失。為此其外交部長科爾達米克找到美國總統威爾遜,向他請求由美國出面求情,減免部分劃割給其他國家的匈牙利領土和賠款。
對于這個可以讓美國站在道德高處指責英法,內心深處受了一肚子火的威爾遜來說,當然不會拒絕。為此他在談判一開始就指責英法這不是在為和平談判,而是在制造地區新的沖突點。
威爾遜總統的話匣子一打開,就對英法各種問題進行責難。從匈牙利慢慢擴大到整個歐洲。并且將其在巴黎和會所遭受的不滿,一股腦的發泄出來,看的科爾達米克部長和其他代表都目瞪口呆。
只是這一通發泄有用么?從個人角度講有用,這讓威爾遜總統心氣消停了不少,至少利于本人身體的健康。
是從國家來講,這沒什么卵用。沒看到喬治首相和克列孟梭總理都面帶微笑的聽著他的話,甚至首相閣下還不小心打了個哈欠。這讓其他代表對威爾遜總統代表的美國,對歐洲的影響力感到懷疑。
事實上威爾遜總統對此也感到迷茫,美國的確從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