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民眾購買南滿公司生產的劣等鋼鐵。這還是在亞洲,而在歐洲沒有哪個政府能夠做到這種地步。
至于軍工方面,目前羅馬尼亞在技術上發(fā)展不大。目前依然使用從當年從埃德爾從德國引進的技術,最多在細節(jié)上做一些小小的改動。
如果說陸軍裝備的研發(fā)上羅馬尼亞還有些不思進取,那么在軍艦制造完算的上被遺忘的孩子。是的目前羅馬尼亞在軍艦制造能力上和以前區(qū)別不大,目前內河和近海巡邏艇就是該行業(yè)能力的極限。
這一切都是錢鬧的??邓固共旌\娫齑瑥S作為羅馬尼亞海軍船只主要生產和維護商,平日主要是靠給各種民航船只度日。要指望海軍訂單和維護,這家船廠早倒閉了。
想想也是,羅馬尼亞軍費上,海軍基本都只是陸軍的零頭。扣除各種花費后,哪里有錢購買戰(zhàn)艦。所以別說海軍不給力,目前從德國購買的科爾堡級“達齊拉伯爵號”巡洋艦,海軍寶貝的不得了。就連各項戰(zhàn)事不得不出動它,也是使用的小心翼翼生怕擦著了??梢哉f海軍日子一直都過得非??啾?。
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誰讓羅馬尼亞所處的位置就在黑海邊,能威脅其沿海的除了俄國和土耳其之外,就沒有其他國家。而羅馬尼亞又沒錢大力發(fā)展海軍,或者說沒有足夠的海外利益發(fā)展大海軍的需求。
不過在埃德爾看來,大戰(zhàn)結束后,海軍的大發(fā)展即將到來。不過需要等到從德國獲得足夠的造船能力后?;始以齑瑥S,威塞爾造船廠、伏爾甘造船廠、日耳曼尼亞造船廠、克虜伯造船廠等,這些都是能建造戰(zhàn)列艦的一流船廠。
未來這些船廠的命運,埃德爾當然熟記于心。接下來為德國制造軍艦的船廠有足夠的苦日子過,別的不說英法不會放過這些船廠。他們不摧毀德國的造艦能力,是不會放棄的。而這時候羅馬尼亞以救世主的面目出現,接過這些船廠設備和工人,相信也是對德國的巨大幫助,畢竟餓肚子的人少了,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