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基輔一派兵荒馬亂的景象,各個出城路口一副人擠人的景象。
蘇俄紅軍即將抵達基輔,這個消息在基輔內引起了恐慌,不少人帶著自己的物品攜家帶口逃離著這個城市。
之前信誓旦旦要保護烏克蘭的鄧尼金部隊又敗了。說是敗了,其實更像是象征性的抵抗一下。早在進攻莫斯科的時候,鄧尼金的白衛軍就被蘇俄擋住了。而在其拉鋸戰當中不敵其變態般的組織能力,被消耗掉太多有生力量,所以一路上敗退到烏克蘭。
對于差點威脅到莫斯科的鄧尼金,蘇俄明顯不想放過他。所以現在由蘇俄南部方面軍司令員葉戈羅夫和軍事委員斯大林反攻戰,也一路打到了烏克蘭。
這可苦了成立不久的烏克蘭政府。不僅被鄧尼金不放過烏克蘭剝削其一次,而且蘇俄也打算解放其民眾,打算讓他們感受到溫暖的大家庭懷抱。
的確烏克蘭這塊有眾多煤鐵等資源和豐富物產的地區,完值得蘇俄花大力氣拿下,歐洲磨坊的稱號也不是白叫的。
英國的經濟學家杰文斯1865年曾這樣描述北美和俄國的平原是我們的玉米地;芝加哥和敖德薩是我們的糧倉。這短短一句話就道盡了烏克蘭的重要性。
更別說目前的頓巴斯煤礦已上千億噸存量,鐵礦在當地也不少。這種煤鐵相距不遠的情況,完足夠蘇俄在當地建立自己的重工業基地。這個時期,鋼鐵就是國力的象征,也是強大的保證。而對于目前處于四面皆敵的蘇俄來講,尤為重要。所以對于烏克蘭,蘇俄是志在必得。
這從其南方方面軍二十多萬人的配置就完可以看出來,對于烏克蘭的重視。
現在白衛軍又一次敗在蘇俄軍隊腳下,烏克蘭民眾都爭先恐后的逃離基輔這個是非之地。事實上,除了民眾之外,烏克蘭政府官員也加入其中。而作為總理的摩拉科夫當然也不會留在這個火坑里。
畢竟布什爾維克黨在俄國的所作所為,讓他哪里還敢留在基輔。要不是白衛軍看得太緊,他早就返回老家文尼察了。所以在白衛軍敗退之際,摩拉科夫終于擺脫了這些人。
所以摩拉科夫的家里一片忙碌著,而這位穿著平民衣服的總理閣下正在指揮仆人準備逃離。
“這些不要了,都不帶走。”
摩拉科夫看到夫人準備將一些生活用品搬上車時,連忙叫停了他們。
“這些都是夫人讓帶走的。”
“我說了,不要了。我去給她說。”
面對仆人的解釋,摩拉科夫一陣火上心頭。
“怎么還沒下來,時間多了。”
摩拉科夫拿出懷表看了一下時間,焦急的走進房里。
在拉一個女仆問道自己夫人時。女仆說夫人小姐還在自己房間整理個人物品。
“你們怎么還沒收拾好。”
摩拉科夫推開臥室門,著急的問起來。結果一開自己夫人的打扮氣的鼻子都歪了。自己夫人穿著一身名貴的衣服還化了妝,像是去郊游。
“我不是讓你們換身衣服嗎,怎么還穿著這么隆重。我給你的平民衣服,為什么不穿呢?”
摩拉科夫夫人指著仍在墻角衣服,一臉怨氣的說道“這衣服我穿著怎么見人啊。”
一套樸素的粗劣衣服被仍在墻角,默默地訴說著自己的不幸。
“這都什么時候了還這么在意這些,我們是在逃難不是去郊游。”
被自己夫人氣的腦袋有些炸了的摩拉科夫,完不知道該說什么好。
“算了,時間差不多了,先下去準備離開。”
說著摩拉科夫拉著妻子,就準備下樓。
“等等我的首飾盒還沒拿。”
“我會讓女仆給你帶下來。”
被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