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一線指揮戰斗的將領不同,第一次進攻失敗完在圖哈切夫斯基預料之中。而他也不猶豫,在進攻的士兵退回來后,第二波部隊已經準備好了。
而且這次不再是一個師的部隊,而是由十九軍指揮官沃爾諾夫將軍指揮的兩個師兵力。而且他在看到第一波進攻不通暢后,專門收集了不少短槍、利斧等適合戰壕使用的利器。除此之外,手榴彈也給每個士兵發了四個。看來沃爾諾夫將軍充分考慮到之前戰斗的缺點。
所以當蘇軍再一次發動進攻時,防守的羅馬尼亞軍隊明顯能感受到不同。不過還好目前蘇軍進攻依然是集團沖鋒,這可以讓陣地上的守軍收割一波韭菜。
這倒不是說蘇軍指揮官只會用集團沖鋒這個戰術,而是條件不允許。一來因為時間有限,蘇軍繞不開也不能繞布列特斯這個關鍵點。二來成立才兩年不到的蘇軍,缺少使用其他戰術的基層部隊。
要知道鼎鼎大名滲透突擊的原型“胡蒂爾”戰術,可是需要老兵才行。在德軍中能使用這種戰術的都是少數,更別說蘇軍這種征召三個月就上戰場的部隊。而法國的徐進彈幕戰術,這對炮兵要求非常高,而且非常考驗技術。而且這一戰術要求火炮和彈藥的數量很大,目前蘇軍也玩不起。
所以目前蘇軍只能繼續依賴自己豐厚的人力資源,與對手拼消耗。哪怕三四個人拼掉對手一人,這對蘇軍來講也是能接受的。
這也是埃德爾始終不愿意參與俄國內戰的原因之一,羅馬尼亞兩千多萬人口哪里敢和蘇俄拼消耗。要是真傷亡三四十萬,會讓羅馬尼亞元氣大傷,要知道目前羅馬尼亞族只占據國內人口六層多一點。三四十萬年輕男性人口能占據國內男性的23之間,考慮到小孩和老人,這就是快接近同年齡一層的數量。這可是1835歲的最核心的勞動力,放在國內不知道要做出多大貢獻。
更不要說目前軍隊主力還是自己執政基礎的羅馬尼亞族,損失了估計國內要動蕩不安。要不是這次是和波蘭聯軍,再加上其開放國內市場給羅馬尼亞,換成羅馬尼亞單獨面對蘇軍,再多利益都不能讓他心動。
這也是為什么東方大國哪怕那么貧窮了,但是還是沒人敢忽視其作用。光是四萬萬人口往那里一放,就需要讓別人考慮半天。所以在核彈出現前,人口就是國力的最主要組成部分之一。
這也是讓埃德爾抓住了好時候,周邊大國瓦解的瓦解,變色的變色,戰敗的戰敗。一夜之間山中無老虎,當然就需要猴子充大王,不巧羅馬尼亞就是最大那只。
當蘇軍又一次不給守軍休息的進攻發起后,在后面觀戰的費列伊特也是面色一變。
“這蘇俄軍隊真的要發瘋。”
看到情況不太對,費列伊特立刻命令道“讓第5師增援前線陣地,讓蘇俄方面消消火氣。”
隨著他的命令,第五師官兵立刻增援上去。而得到增援的一線陣地,效果就是不一樣。作為打了這十多年羅馬尼亞對外戰爭的第五師,其戰斗力就不需要說了,上去就遇到蘇軍在準備攻入陣地。而第五師也是藝高人膽大,直接對其發起反沖鋒。
當兩方士兵在一線陣地膠著的時候,蘇軍士兵立刻感到第五師的不同。不管是配合上還是士兵作戰技能和意志上,都比原戰地的守軍高出不少。
這些增援上來的第五師士兵以三人為一組,三組為一班,加入了戰場。這種戰術與后世兔子著名的三三制戰術動作,有很高的相仿。不過羅馬尼亞軍隊結合自己實際所做出的變動,其中主要結合了機槍的運用,畢竟一挺麥德森能頂好幾條槍。不過哪怕如此,這種變異的領先戰術也足以讓羅馬尼亞軍隊在班組作戰時傲立群雄。
這種配合密切而又新鮮的戰術,立刻讓蘇軍士兵吃了大虧。第五師利用自己在武器和配合度的優勢,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