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的經歷。而且這些報紙用春秋筆法暗示,新首相在之前工作中,對羅馬尼亞經濟的促進作用。
很明顯這些媒體在為新首相造勢,讓其執政基礎更加牢靠。這其中有自由黨的推動,也有埃德爾的影子。實際上不管誰當選,君主都會有意推動首相的執政基礎。
于國內一片歌功頌德相比,國外媒體就不會這么客氣了。例如在泰晤士報上,就有評論這次羅馬尼亞的首相選舉。
這是羅馬尼亞君主制的勝利,這是泰晤士報對這次選舉的評價。在他們看來,羅馬尼亞的君主議會制,其君主權力過大,而議會權力太小很難制約君主的舉動。這種缺陷讓羅馬尼亞凡事都依賴于君主的決斷,是非常不合理的。至于首相選舉不過是君主選擇一個輔助自己的人選,而卡拉圖里的當選也表明,不過是兩委選舉人誰更聽話的挑選而已。
而這對羅馬尼亞民主進程完是有害的,會讓羅馬尼亞政治體系變的越來越落后。而這也無法保護其國內日益壯大的資產階級,這需要該國資產階級對此提高警惕。
而泰晤士報的報道引得羅馬尼亞大使異常憤怒,為此他向唐寧街十號表達了抗議。要求他們制止泰晤士報對羅馬尼亞王國的污蔑。
不過對于羅馬尼亞的抗議,唐寧街方面給出的答案是,這是報紙的言論自由,他們沒辦法管。
而羅馬尼亞大使的抗議讓泰晤士報又找到機會,為此又是一篇冷嘲熱諷的報道。
不過這些報道對羅馬尼亞國內沒有任何的效果,不過埃德爾還是看了這份報道。
“陛下,這不過是英國工黨對我國接連與蘇俄作戰的厭惡所致。而泰晤士報里,有不少工黨成員。”
埃德爾聽著米洛克的回答,放心下來。要知道剛看到這篇報道后,埃德爾還以為英國對羅馬尼亞外交態度要轉變,所以讓米洛克調查一番。而結果讓他白擔心一場。不過這樣也好,反正工黨不是英國執政黨,自己沒什么需要擔心的。
揮手讓情報頭子離開后,埃德爾覺的需要注意其他國家的態度,尤其是歐洲幾個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