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結束后,在各國民眾以為和平已經降臨的時候,作為在戰爭中大賺一筆的美國卻在戰后利益的劃割上一無所獲。
也不能說一無所獲,至少威爾遜總統提出的十四條和平建議中還是執行了一條。
為有成立國際聯盟以維持世界和平被保存下來,不過卻是以英法來主導。其最為關鍵的無論戰時與和平時期,公海航行絕對自由,還是取消國家間的經濟障礙并建立貿易平等條約都遭到無情的拒絕。這讓初出茅廬的美國政府大為不平。也是讓心氣很高的美國政府而言完是難以接受的結果。
在美國看來,自己在這場戰爭中出了大力,本該跟英法一樣分享世界的主導權。可惜英法兩國完是利用完美國之后,將其拋到一邊。而一無所獲的威爾遜總統回到華盛頓之后,遭到國會的強烈批評。所以凡爾賽條約,也被美國國會拒絕接受。
怒氣沖沖的美國覺得自己遭受到冤屈,所以美國海軍于1919至1921年計劃建造10艘戰列艦其中4艘科羅拉多級戰列艦和6艘列克星敦級戰列巡洋艦,這也是美國對自己被排出在歐洲事務之外的回應。其中列克星敦級戰列巡洋艦,算得上是美國第一次建造戰列巡洋艦。作為財大氣粗美國海軍的體現,這一級戰列巡洋艦也將其展現的淋漓盡致。
其最初的計劃為標準排水量為44300噸并裝備356毫米(14英寸)艦炮,航速為35節(太可怕)。不過后來美國對其已經改進,新的計劃將噸位增加到了53200噸,并換裝了406毫米(16英寸)艦炮并增加了裝甲防護。雖然噸位增加了,但是由于換裝了新式的重油鍋爐,所以航速依然可以達到35節。(真要建成了胡德就是弟弟,不過到時候就沒有列克星敦級航母了)
而美國這種造艦舉動,無疑是讓英法兩國大為緊張。法國因為一戰損失太大目前無力跟進,至于視海權為生命線的英國則無法接受。
于是面對美國的繼續大肆造艦的舉動,英國必須給以回應。其首相的勞合·喬治甚至公開表示“大不列顛寧愿花盡最后一分錢,也要保持海軍對美國或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的優勢。”
不過虎死不倒架,怎么說日不落帝國也是世界霸主,當然不能在這場新競賽上落了威風。隨后停工的三艘海軍上將級戰列巡洋艦(胡德級),又開始繼續建造起來。不過從大英帝國才建造三艘的小家子氣上來看,其家底不多了。
說道新的海軍競賽,這里不得不提到一個新玩家,那就是日本。同樣作為在這場大戰中收益良多的國家(羅馬尼亞你們看不到我,看不到我),日本也萌生了獨霸東太平洋的野心。所以著名的八八艦隊上場了(這算是20年代的八八艦隊,之前有日俄戰爭后版,之后有二戰爆發前版,還有80年代有一版,現在叫四四艦隊)。
該計劃在戰列艦長門級2艘、加賀級2艘,戰列巡洋艦天城級4艘的基礎上,再撥款建造4艘戰列艦,4艘戰列巡洋艦,為此日本不惜發動國民捐款建造這支艦隊。(長門這個壞家伙,連小學生的零花錢都騙)
面對英美日三國日益激烈的造艦計劃,法意兩國也被迫加入了這場競賽。
面對又一次海軍競賽,早已厭倦戰爭各國都爭相呼吁繼續勞民傷財的造艦計劃。而恰好在這個時候,戰后一場突如其來的經濟危機,讓這場各大國玩的不亦樂乎的海軍競賽,感到力不從心。
其實這場經濟危機是可以預見的,戰爭結束后大量因為戰爭而忙碌的工廠被取消了訂單。而訂單的消減讓工廠不需要雇傭這么多工人,于是大量的工人被重新推入市場。而與此同時退役的士兵和政府消減開支,讓經濟活動沒辦法立刻從戰時遭受管制轉變成和平時代的自由競爭。
再加上之前各國政府也沒有這種大戰后該如何面對的經歷,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