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缺少購買力,工廠庫存賣不出去,經濟危機就這樣突如其來的爆發了。經濟危機的爆發讓各國民眾要求裁軍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各國的海軍軍備競賽也陷入了困境。
英國首先奉陪不起。它早已被戰爭弄得財力匱乏,現在硬撐著加入軍備競賽,真是苦不堪言。日本也力不從心,為了實施八·八艦隊計劃,海軍撥款已占整個國家預算的三分之一。美國雖然財大氣粗,但要真正壓倒英、日也非常難。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美國總統沃倫·加梅利爾·哈定倡議召開限制海軍軍備的會議。面對美國的提議,競賽的英日兩國也是立刻答應下來。
既然美英日三國答應下來,那么被迫加入的法意兩國當然也順水推舟答應下來。作為對首先提議的首倡者尊重,經過相關各國的協商,就以美國華盛頓作為談判地點。而為了表示對這場會談協商的重視,各國都以最高規格前往,所以不僅華盛頓會談有首相總統,也有參與各國的君主(某個智力不夠的君主去能干什么,難道裹望眼鏡?)。
一時間美國的華盛頓成為各國的焦點,這也讓美國人民第一次近距離感受到有如此之多的人關注美國,間接也提高了美國人的自豪感。
華盛頓會議目的,是要解決《凡爾賽和約》未能解決的各大國之間關于海軍力量對比,和在遠東、太平洋地區特別是在中國的利益沖突,完善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世界的和平體系。在華盛頓會議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個當事國。
與世界各國將目光對準會談地點華盛頓不同,埃德爾這個異數并沒有過多關注這場事關未來的商談。畢竟這主要是關于海軍和遠東地區的協商,而目前羅馬尼亞手也伸不到遠東,至于海軍這個話題,還是洗洗睡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