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年的到來,并沒有讓歐洲更加和平,反而是一開年就感受到濃濃的緊張氣氛。因為在1月11日,法國不顧英美的反對,聯合比利時,以德國不履行賠款義務為借口,出動軍隊占領了德國的魯爾工業區。這導致影響深遠的魯爾危機爆發了。
法國由于戰爭的劇烈消耗,以及新增的阿爾薩斯—洛林地區工業的需要,法國國內的原材料儲量尤其是煤炭嚴重不足,并且資金短缺依然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本來法國政府希望《凡爾賽條約》能夠帶來巨額賠款,但卻因為德國以通貨膨脹為由拖延賠款的支付。
而法國總理雷蒙·普恩加萊是對德強硬派。早在巴黎和會開幕式上普恩加萊就發表演說,痛斥德意志帝國“生于不義,自當死于恥辱。”
而且他還批評克雷孟梭在法爾賽合約上對英國讓步太大。完可以說,他算得上是法國對德最為強硬的政治家。
而且在1922年普恩加萊上臺他就在議會中宣稱“法國所面臨的頭等大事即使賠款問題,德國有能力支付賠款,盟國也有辦法迫使他如數支付賠款。
在8月中旬倫敦會議上,就德國問題英法未達成任何協議,與會的普恩加萊反而表示,“法國雖然兩手空空,卻沒有約束。“
讓普恩加萊如此底氣充足,還有法國在賠償委員會起著主導地位的原因。
凡爾賽和約規定,德國應在1921年5月l日前交付200億金馬克賠款,并成立賠款委員會解決賠款總額和分配比例問題。該委員會設在巴黎,由英、法、意、比各派一名代表組成(美國由于拒絕批準和約,僅派了半官方代表)。法國代表任主席,他有權在表決各為兩票的情況下做出最后裁決,從而使法國在德國賠款問題上處于實際的領導地位。
為防止德國不履行賠款,協約國于1920年4月達成協議如果德國不支付賠款,協約國可以采取制裁措施。同年7月,賠款委員會在斯帕召開有德國人參加的會議,規定了各國應得的賠款數的比例。但德國拖延支付,到1921年初原來規定的支付 200億金馬克的數字大約還差120億。
于是賠款委員會在1921年月召開的倫敦會議上,強迫德國接受協約國規定的賠償時間表,德國表示拒絕,協約國便決定對德國實行制裁,并于月8日出兵占領了萊茵河東岸的杜塞爾多夫、杜依斯堡和魯爾奧爾特。
同年4月賠款委員會決定德國的總賠款額為120億金馬克(其中包括德國于1921年5月1日前尚未支付的120億)。
5月5日該委員會向德國發出了一份支付時間表和一份最后通碟,要求德國每年支付20億金馬克和它出口商品價值的26,并要求在5月底前必須交付1921年的賠款10億金馬克。如果德國到5月12日仍未做出令人滿意的回答,協約國將占領魯爾。
這導致了德國費倫巴赫內閣的倒臺,代之而起的維爾特內閣于5月11日接受了賠款總額和支付時間表,到8月德國償付了10億金馬克的賠款。
德國在支付了上述賠款之后,便打算拖延以后的支付。1922 年7月和11月,德國以財政危機為理由,要求延期支付其余款項。英國政府支持德國的要求,提出減少賠款總數和延期付款的方案,但遭到法國的堅決反對。
于是不僅英法在賠款問題上的分歧加劇,而且德法矛盾也迅速激化,法國遂決定對德國采取軍事行動。
魯爾工業區是德國的重要工業區。它位于德國西部、萊茵河下游支流魯爾河與利珀河之間的地區。其面積459平方公里,占國面積的1。區內人口和城市密集,人口達570萬人,占國人口的9,核心地區人口密度超過每平方公里2700人,區內5萬人以上的城市24個。別看魯爾區小,它是德國冶金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