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127毫米機槍,還真是沒有給其沒有留下一絲反坦克的空間。
當然瑪蒂爾達1型坦克也不是沒有優點,它的裝甲厚度較大,車體正面裝甲厚度達60毫米,炮塔的周圍都是65毫米厚的鋼裝甲,所以傘兵使用的37毫米反坦克炮打在其身上呯呯作響。
這樣的結果讓陣地的軍官皺起了眉頭,只不過現在必須解決這些坦克才行。
“立刻讓第三反坦克分隊過來,要快!”
放下電話的軍官,又指示其戰斗了。“開火,別讓這些英國人靠得太近?!?
隨著他的命令,陣地上的機槍也開火了?!斑?、呲、呲”的撕布聲,讓進攻的英軍知道什么是金屬風暴。
“噠、噠、噠!”
掩護步兵進攻的馬蒂爾達坦克,自然不會忘記自己原本的攻擊。他們用自己的機槍對陣地上的機槍和反坦克炮進行著掃射,雖然在行進間精準度不夠,但是干擾守軍視線還是能做到。
隨著坦克的不斷推進,讓守軍官兵十分難受,這款坦克憑借目前傘兵手中的反坦克手段,很難將他們擊毀,而這對守軍而言非常難受。而且這些坦克也不靠近戰壕,他們基本就停在戰壕前200米左右,對陣地進行火力壓制。
這簡直就是欺負他們手中反坦克火力奈何不得它,表現的如此肆無忌憚。要不是其火力太弱,說不定陣地就被其一舉突破了。
而這段時間對陣地而言非常難熬,很多火力點都因為坦克近距離射擊得不停轉移,這讓他們怎么持續火力輸出。
n33半自動步槍的幫助,才能力保陣地不失。連續射擊火力密度讓英軍士兵不敢沖鋒,只能盡量對射壓制住對方火力后才能進攻。
而在這時候陣地指揮官苦苦等候的第三反坦克分隊也到來了。
“嘭!”
一輛正在肆掠的陣地的瑪蒂爾達坦克被擊中,其厚重的裝甲被75毫米口徑的穿甲彈直接擊穿,同時也讓駕駛艙內造成了一場金屬風暴。
“嘭、嘭、嘭!”
隨著第一輛馬蒂達爾坦克被擊毀,剩下的這款步兵坦克接二連三的被擊毀。而這也重新鼓舞了守軍的士氣,讓進攻的英軍更難受了。
而這時候就展現馬蒂達爾坦克的缺點的時候了,作為步兵坦克,其最高時速128公里讓其根本退不回去。
等到將英軍這次進攻擊退之后,這場戰斗的功臣才露面。這是羅馬尼亞研制的75毫米反坦克炮。
這款反坦克采用的是r20坦克那門75毫米主炮,炮長35米,全長49米,全重1340千克。能夠在一千米的距離,擊穿87毫米的裝甲。
這也是羅馬尼亞最新式的反坦克炮,而考慮到傘兵薄弱的反坦克手段,所以這次也被空運了十門過來。
也幸好運來了十門,不然這個陣地就危險了。
而有了對付最為危險的瑪蒂爾達坦克,其他就好受多了。雖然這依然不能改變傘兵所處的劣勢,但是至少傘兵有抵抗的能力。
只不過英軍可不會因為這次進攻失敗就放棄呢,自然是不斷進攻試圖突破守軍的陣地。戰斗入夜之后就一直打得熱鬧。只不過守軍根本就一步不退,咬牙死頂讓這場戰斗一直打到天明,這始終沒有獲得重大突破進展。
而隨著天明,進攻的英軍部隊自然知道需要撤退了,不然羅馬尼亞人的飛機又要來了。
他們想的沒錯,只不過這次除了飛機之外,還有新的驚喜等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