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回事?”
雖然丘吉爾知道秘書闖進來一定有重要的事稟報,但是身為首相可不能讓其決定理所應當。
“這是從美國的發來的電報。”
雖然秘書對于闖進來,被首相與各位重臣們關注感到有些慌張,但是他還是決定將電報放到首相桌前,畢竟這份電報太重要了。
而看到秘書一陣風一樣進來,有一陣風一樣離開。
而被秘書打斷話的丘吉爾,正好趁這個時間看了電報一眼,這一眼讓他再也挪不開眼了。因為電報上寫到美國總統羅斯福繞過國會,為英法準備了一批軍事物資。這是一筆高達1.2億美元的軍事物資,至于物資清單在電報的下一頁。
而這份美國援助物資,讓丘吉爾大受振奮,只見他高舉著這份電報,開口說道。“現在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目前美國的羅斯福總統利用其總統特別撥款,為我們提供了一批價值1.2億美元的物資。這說明美國人也站在我們這邊。”
丘吉爾的話讓在場的眾人都為此而鼓掌,他們不知道美國送來什么物資,但是美國人的態度就已經表明,他們不會對歐洲這場大戰坐視不理,而這就是最好的證據。
沒錯,目前英國太需要鼓舞士氣的東西。在歐洲,波蘭與希臘接連失敗,另外在地中海,英法艦隊也處于劣勢。目前國內已經有人質疑英國對德羅宣戰是否是個錯誤,雖然這種聲音根本不值得一提,但是依然代表著民眾中出現了一種別樣的聲音。
而現在美國的極具傾斜的政策,給了兩國很大的信心。對于美國,他們可知道上次大戰時,海量的物資渡過大西洋抵達歐洲的景象。只要有美國物資,那么英法動員的士兵就有能力阻擋來自軸心的進攻。
沒錯,對于美國的工業兩國都十分清楚,這也是英法為什么一定要拉上美國的原因。只要海軍掌握到大西洋的海權,那么美國源源不斷的物資就能運到歐洲。
“對了,首相,美國這次送來什么物資?”
軍需大臣赫伯特?莫里森開口問了起來,目前他統管的軍需要面對各方面的物資不足問題,所以他特別想知道這些物資有什么。
而丘吉爾也順應他的話看起電文中美國送來的物資,不過一看就讓他微微皺了眉頭。美國倒是送來了他們需要的物質。各式火炮700多門、防空炮500多門,各式反坦克炮300多門。十萬多支春田步槍,勃朗寧重機槍1200多挺,還有他們急需的P40戰斗機600多架,然后就是各式彈藥五萬多噸。
這些裝備中絕大部分都是陸軍裝備,飛機就只有P40戰斗機。這款戰斗機實際上是由P36換發動機后小改而來,不過這已經是美國最先進的戰斗機了,再比它好的就沒有了。
而且就算是這樣,也是羅斯福總統特意繞過國會,為英國運送的物資。當然站在羅斯福總統后的美國資本家也是出了一把力,要不然哪能讓國會老爺們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當然對于現在的英法來說,這完全就是不在乎,而他們更需要美國的態度。當然從另一方面來說,羅馬尼亞奪取塞浦路斯島,威脅中東英法殖民地的舉動,讓美國加快了物資的輸送。是好是壞,這就不得而知了。
至于為什么這份物資清單中,沒有坦克等裝甲車輛,說起來也要怪之前陸軍之前都在效仿法國。
在美軍的眼中,法國陸軍一直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榜樣,他們是一支擁有歐洲的傳統體制和優良裝備的現代化陸軍。美國陸軍認為法國人有比德軍更好的坦克,無論是防護還是火力上,都比德國坦克要強大的多。
所以美國目前研制的主要坦克是M2坦克,不過由于陸軍規模小的緣故,其裝備的M2坦克也不多。而且美國自己也在擴充部隊,其坦克數量也不足,羅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