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衡,生產過剩所致。
從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時的工資只上升了2,而工廠中工人的生產率卻猛增了55。同時,農民的實際收入也由于農產品價格的不斷下跌、租稅和生活費用的日益上升而正在減少。1910年,每個農場工人的收入還不到非農場工人收入的40,而到1930年時,這一比例已低于30。農村的這種貧窮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因為當時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五分之一。
在二十年代已經存在著當時被人忽視或漠視的若干不利于經濟發展的趨向。而農業一直沒有從戰后蕭條中完恢復過來,農民在這個時期始終貧困。此外,所謂工業部門工資水平較高,其中不少是假象。在這十年內,新機器的應用把大批工人排擠掉了。
例如,在1920—1929年,工業總產值幾乎增加了50,而工業工人人數卻沒有增多,交通運輸業職工實際上還有所減少。在工資水平很低的服務行業,工人增加最多,其中毫無疑問也包括了許多因技術進步而失業的技術工人。因此那些表示工資略有提高的統計數字,看來沒有把真實情況反映出來。由于工農群眾是基本消費者,這兩類人遇到經濟困難對消費品市場一定會有影響。
在這些情況下,二十年代廣告的擴大和分期付款賒銷的增加就會產生不良后果。分期付款賒銷竭力膨脹消費品市場。
在1924—1929年,分期付款銷售售額約從二十億美元增為三十五億美元,由此可見其增長率大得驚人了。無庸置疑,采用分期付款的賒銷辦法,增加了小汽車、收音機、家具、家庭電氣用具等耐用消費品的銷售額。
然而分期付款銷售辦法的推廣使用,也表明這樣一個事實不增加貸款,消費品市場就不可能容納工業部門生產出來的大量產品。而且,從經濟觀點來看,這種銷貸方式本身孕育著某種危險性;只要削減消費信貸即分期付款賒銷,消費者的購置就很可能減少。
另外大量的資本涌入美國,也造成了這一局面。20世紀20年代,因不少國家支付戰爭債務,金錢源源不斷地流入美國;美國的黃金貯藏量在1913年至1924年間從1924億美元增加到4499億美元,即世界黃金總貯藏量的一半。
而這些涌入的錢找不到其他投資的環境,只能投入到股市中。加速推高了股市繁榮,從而讓美國工業生產堆積如山,但是股市卻異常繁榮,不出問題才怪。
當然讓美國股市提前爆發,其中羅馬尼亞的提前撤資也有一定影響。9億美元的資金撤離,必然會影響到股市。不過這對埃德爾來講,他才不管美國人民的死活。反正都是必然會發生的事,先保存自己要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