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百出,并號稱擁有一條“可以醫死人、活白骨”的三寸之舌,能夠在管理中說服思想上存在障礙的干部職工,在談判中說服心存疑慮的合作伙伴,這便是文科生的才能所在。或許,這部書應當有一個副標題,那便是——一個文科生的逆襲。
何日請長纓的書名,源于偉人“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的詩句。作品以機床行業為背景,而機床是工業之母、萬器之祖,是從事一切工業生產的基礎工具,恰如縛住蒼龍的長纓。
現實世界中,我國機床產業的發展略微滯后于小說位面,但小說所描述的趨勢是真實的。
上世紀90年代,中國機床產業曾經經歷過“至暗時刻”,中高端機床市場幾乎完全被國外廠商所壟斷,機床貿易持續處于大幅逆差的狀態。許多關系國計民生與技術發展的高端機床完全依賴進口,一些與國防尖端技術相關的機床更是長期處于被卡脖子的境地。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機床行業迎難而上,不斷開展技術創新。在過去20年時間里,中國機床行業實現了多項重大技術突破,各種重型、超重型數控機床,高速高精度數控機床,五軸聯動機床,復合式數控機床,柔性生產線等相繼問世,國內空白基本得到覆蓋,從而為國家的技術安全撐起一面保護傘。
在技術進步的同時,通過經營創新和管理創新,中國機床行業在市場上不斷收復失地,并開始進軍國際市場。2019年,中國機床工具行業首次實現了進出口貿易順差。根據最新的統計資料,2021年,中國機床工具行業出口192.9億美元,進口138.4億美元,實現順差54.4億美元。不過,具體到金屬切削機床這個分類,中國依然處于貿易逆差狀態,機床行業仍需不忘初心,整理行裝再出發。
這部作品,同時也是借臨河第一機床廠這樣一家企業的故事,投射中國工業發展的歷程,描寫一代代工業人篳路藍縷的奮斗,書寫中國勞動人民的骨氣與志氣。
技術概念和數據是枯燥的,但機床行業的故事卻可以是妙趣橫生的。就讓我們用小唐的視角,去回望這二十余年行業突飛猛進的艱辛與輝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