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一場腥風血雨,便連這天下,恐怕都要生靈涂炭了。盼施主念在天下蒼生的份上,將邪帝舍利交予我等,由我等封印保護。”
“天下蒼生?”常威哈地一笑:“法師這話未免太過危言悚聽了吧?漫說石之軒不可能自本座手上奪走邪帝舍利,便是給他奪去了邪帝舍利,又能怎樣?難道他還能化身滅世魔頭,將天下蒼生殺個一干二凈不成?”
嘉祥法師鄭重道:“老衲并非危言悚聽。石之軒雖不至滅世,但他歷年以來,所行之事,皆旨在挑撥君王,掀起戰亂,令天下動蕩,國家不安,他才好混水摸魚,遂他心中野望。”
“哦?”常威為了拖延時間,于是故作好奇地問道:“我只知石之軒乃魔門邪王,魔道第二高手,卻不知他還掀起過戰亂。敢請教法師,石之軒究竟掀起過哪些戰亂?”
帝心尊者道:“石之軒化身裴矩,為昏君攻略西域。大業四年,誘使鐵勒進擊吐谷渾,致使吐谷渾慘遭兵災,無辜百姓死傷狼藉。大業五年,又說動昏君派兵征伐吐谷渾,又使吐谷渾無辜遭受戰火,失地數千里。此皆為石之軒罪果。”
常威呵呵一笑:“想不到裴矩居然是石之軒化身!不過……西域自古以來,便是我華夏故土,雖因五胡亂華、中原衰落,致使西域小邦林立,不復為中原統轄,但只要中華一統,必要收復西域。
“石之軒先使鐵勒攻伐吐谷渾,削弱吐谷渾國力,之后再令大隋進擊吐谷渾,輕而易舉收復數千里故土,既加強了與西域的聯系,擴大了中原在西域的影響力,又繁榮了與西域的貿易往來,此開疆拓土、繁榮外貿之大功也,不能算罪。至于吐谷渾死了多少人……與華夏子民有關系么?”
還有些話,他現在還沒法兒說出口。
比如,你們佛門力挺的明君李世民,照樣在他登基之后的第九個年頭,就因為吐谷渾王拒絕朝貢,便派兵暴捶吐谷渾,逼吐谷渾遞上降表,吐谷渾王自殺謝罪。
這說明什么?
說明任何一個有作為的君主,都不會允許自己勢力范圍之內,出現敢于對抗天朝的地方小霸。一旦有出現小霸的苗頭,必然要派兵懲戒,滅其國家,執其君長,問罪陛前。
對了,李世民還有幾句名言,其一:戎狄人面獸心,一旦微不得意,必反噬為害。
其二:中國百姓,實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葉,擾其根本以厚枝葉,而求久安,未之有也。初不納魏征言,遂覺勞費日甚,幾失久安之道。
其三:此夷不服王化,可戮之。
瞧瞧,深受異族人民愛戴的、偉大的“天可汗”李世民,在吃了太過“博愛”的虧之后,不一樣大徹大悟,從此不把戎狄異族當人看了么?
嘉祥法師皺了皺眉頭,緩緩道:“石之軒設計分裂突厥,使突厥裂為東西二部,彼此攻伐,互相廝殺,經年不休。死于東西二部內亂中的突厥子民,皆石之軒罪果。”
常威哂笑:“突厥乃中原大敵,連年寇略中原,擄殺華夏子民。石之軒不費一兵一卒,便將突厥分裂,使其東西二部彼此為敵,大為減輕中原壓力,乃不世奇功,便是在青史之上,亦要留下美譽,如何能算罪果?”
嘉祥法師道:“話雖如此,但突厥平民何其無辜?”
佛講眾生平等,并不會因為對方是異族,就輕賤對方的生命。
在圣僧們看來,因石之軒縱橫之計,死于內亂的突厥平民,顯然也要算石之軒造的孽。
“無辜?”常威卻是哂笑:“突厥全民皆兵,每年入寇邊關之時,下至十幾歲小兒,上至四五十老翁,哪個不是所謂的控弦之士?死于他們寇掠的邊疆百姓,又何其無辜?
“便是突厥女子,亦享受到了突厥寇掠中原的成果。更何況,突厥女子亦是全民皆兵的突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