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為突厥大軍提供后勤保障,為突厥人哺育后代,亦算得上侵略華夏的幫兇。所以在我看來,突厥人,沒有無辜。”
“……”
四大圣僧感覺有些不妙了,此人的價值觀,貌似跟他們完全不一樣啊!
但圣僧們并未放棄,他們仍在繼續努力勸說。
道信禪師神情悲憫,語氣沉重地說道:“施主視異族如無物,老衲雖不敢茍同,但也能理解施主想法。不過,就算石之軒對吐谷渾、對突厥犯下的罪行,施主不以為然,那么石之軒對中原犯下的大罪呢?
“施主可知,昏君征伐高句麗之事,石之軒化身的裴矩,亦在其中出力甚多?若非石之軒聯絡一干奸臣推波助瀾,屢屢攛掇,又何來三征高句麗之事?
“前兩次征伐高句麗,數十萬大軍盡沒遼東,無數士卒埋骨異鄉。不唯軍隊受創甚重,民間亦飽受其擾,不知多少家庭,因征伕、催糧而家破人亡,受害者數以百萬計!如今中原大地,盜匪蜂起,亂民遍地,日日殺戮不絕,此皆兩征高句麗失敗之故!
“然石之軒非但沒有偃旗息鼓,今年又鼓動昏君,三征高句麗!如今大軍雖還在路上,但兵無戰意,將無戰心,每日皆有將卒逃亡,少則數十上百,多則數百上千!以此形勢,老衲敢斷言,此役必定又是徒勞無功,只徒耗民力,動搖社稷而已!
“施主不將異族放在眼里,那么,中原百姓呢?因石之軒推動昏君三征高句麗,而埋骨異鄉的數十萬將卒,是否為石之軒之罪?因三征高句麗之役,被征伕、催糧,以至家破人亡,不得不淪為盜匪的千萬百姓,是否為石之軒之罪?
“將來天下大亂,那必將慘死于亂世之中,難以計數的無辜百姓,是否石之軒之罪?”
常威沉默一陣,嘆道:
“高句麗本為遼東一撮爾小國,趁三國亂世、五胡亂華、南北并立,一點點蠶食華夏故地,至如今,竟爾成長為遼東一霸!
“且其國狼子野心不息,便是大隋立國,中原強盛之后,仍然居高臨下,窺視中原,對土地的欲望堪稱無窮無盡。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天朝沃土,豈容宵小窺視?任何一位有遠見的君王,都必然征伐高句麗,不滅此國,不得安寢!
“石之軒說動楊廣征伐高句麗,本沒有罪。罪在他與楊廣操之過急,戰略失誤。罪在楊廣好大喜功,居然要求前線大小戰事,都務必聽他旨意行事……簡直荒謬!
“還罪在后方門閥大拖后腿,罪在楊玄感趁楊廣東征之時,起兵造反,致使后院起火,二次東征無疾而終……
“總之,征高句麗不是罪,敗了,才是罪!”
他還有些話沒有說:你們佛門力挺的李世民,也征高句麗了!不但他征了,他兒子也征了!父子相繼,窮追猛打,一直打到高句麗徹底亡國,方才罷休!
所以,征高句麗真的不是罪。
沒打好,打敗了,才是罪!
求票,月票,推薦票,都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