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孫發難!好膽!詹事府詹事解縉的目光投向方孝孺,怒意難掩。
出來說話的御史鄭公智是方孝孺的學生,還是其老鄉。這段時日,方孝孺與黃子澄他們,拉著齊泰四處搞事情。
還有狀元張信,仗著在宮里當差接近皇帝,串通一氣。皇太孫在時他們不敢勸阻南征,現在皇太孫統兵在外,卻提議撤軍!
這不是明擺著打擊皇太孫的聲望嗎?鄭公智的話音剛落,如同捅了馬蜂窩似的,迎來一片呵斥。
“胡言亂語!”
“王師勞師遠征,剛與敵軍接上便撤軍回師,與投降何異?置國朝威望于何地?”
“鄭公智,賊子耳,臣請殺之!”
“陛下,鄭公智不死,恐寒了南征將士之心!”奉天殿內,一片殺氣騰騰的話語。
尤其是左都御史凌漢等人言辭最為激烈。他本就是大明鐵嘴,自從投靠皇太孫后,越發精神了。
都察院是朱允熥一手殺下來的,大多御史都是東宮門人。根本不用李志剛和解縉等人出馬,御史們直接開噴!
潮水般的攻伐喊殺之聲,瞬間就淹沒了議請撤軍的監察御史鄭公智身上。
鄭公智被攻擊得非常狼狽,他猛然想到什么,大喝一聲說道:“安南形勢不容樂觀!再不撤軍,恐喪師辱國!”
“放肆!”整個皇極殿內瞬間安靜下來,無數人偷看寶座上發怒的老皇帝。
鄭公智偷偷的看了一眼兵部尚書齊泰,不由自主的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
一片靜默中,朱元璋的臉色陰晴不定,怒道:“如何不利?又如何喪師辱國?你這廝要是說不出好歹來,朕親手宰了你!”鄭公智心中一顫,雙腿發軟,但還是強行鎮定,努力說道:“回陛下,昔年蒙元三征安南,第一次因熱不能堪,班師回朝......”
“第二次元軍又因盛夏霖潦,軍中疾作,死傷者眾,退兵時又被敵兵追擊,喪師辱國。”
“元軍三征安南時,將士多被疫不能進,終無法征服安南,貽笑大方。”歷史上,不僅北宋曾打過安南,元朝也三次對安南用兵,但皆以失敗告終。
看書喇北宋還好些,雖然沒有占領一片土地,起碼干掉了安南太子,還獲得了大量賠款。
元朝就拉胯了,堂堂的大元帝國,還是開國之初忽必烈當政,在安南北部這片屁大點的地方,毫無作為。
究其原因,是因為地形和天氣。安南地形狹長,地勢西高東低,境內七成以上地區是山地。
尤其是西北部和中國廣西、云南接壤的地方,除了高聳入云的大山,就是跌宕起伏的高原。
中西部的長山山脈,海拔在兩千五百米以上,綿延一千多公里,縱貫南北。
那些起伏不平的高原,形狀不規則,大山中間幾乎沒有道路。從云南進軍的路線,走的是一條崎嶇不平、非常狹窄的道路。
那一帶山高坡陡林密,很多地方人跡罕至,普通軍隊根本無法通過。十分艱難。
安南境內巍峨的群山,構成了一道道無法逾越的屏障。只有少數山口勉強可以通過,但是地勢險要,易于扼守,堪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中原軍隊遠道而來,肯定是以騎兵為主,運送戰略物資需要水路和戰船。
但是廣西云南邊境的河流,大都河面狹窄。且水深不夠,不利于大型戰船通過。
水深九米左右,水淺的時候只有兩三米。由于河道狹窄,經過的船只非常容易遭遇伏擊。
這些河流的流量不一定,時大時小,流量小的時候河水淺,很容易擱淺。
如此一來,征討安南的時候,在一馬平川的中原如魚得水的中原騎兵,到了安南之后就虎落平陽。
特長難以發揮,很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