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大概一周能出兩臺成品,而這一周二修廠包括工資在內的各方面開銷大概在4ooo元上下,這么一想真是可怕,讓這個廠子閑一天相當于賠6oo多塊錢,文天明三個月的工資,誰玩的起?
再加上各種物流與安裝事宜,大概可以粗略估計一臺省煤器的成本在6ooo元上下,這還未計及前期科研開發費用。那么市場如何呢?電力行業的產品價格一直是非常不透明的一個東西,越大的交易越不透明,但吳強好歹算老江湖了,對這方面很有理解,外加張逸夫現在能接觸到的信息也很多,可以大概這么說,對大型火電廠而言,普通的光管國產省煤器的成交價在一萬元至五萬元不等,進口的h型鰭片省煤器則高達二十萬以上,現在已知的最高成交價為75萬,當然那是一個巨大的鍋爐,一切按最高規格走,要在國外量身定做再交稅運過來,成本高得可怕。沒辦法,這玩意兒銷路有限,外國廠商連合資建廠的心都沒有。
想用好的?那就老老實實進口買吧。
綜合市場,綜合各類情況,吳強的建議是這批規格的省煤器定價最好在五萬元以內。向曉菲和張逸夫都認為這樣太保守了,我們玩的是技術,這個定價是在玷污我們的技術。再說了,之間談判的過程難免再發生些什么,于是經過一番討論,二人一直認為接近十萬比較靠譜,只有98888這樣子就對了。正所謂一招鮮吃遍天,不暴利對不起自己,再說本身這價格就是市場上同類產品的1/3了,談不上多暴利。
就這樣,一切到了最關鍵的進程,下訂單。
賈天蕓的性格誰都知道,她不在乎這件事花多少錢,見到被吹上天的進口水平的新一代省煤器只要98888,甚至覺得這玩意兒簡直便宜的掉價,一口允了便讓張逸夫去走后面的流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