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三菱頂破天也就是乙方,他強炸了見到中國政府也是要低三下四的,因為經濟發展和未來都在中國。麻煩的是油鹽不進的世行,作為聯合國機構,傲氣與刻薄翟鳳濤都是見識過的,是哄是跪,是求是剛,是吵是撕,張逸夫都得提前做好準備,定下基調,畢竟,責任已經都壓在自己身上了。
風口浪尖的國企老總,也不是白當的。
研究流程套路,甚至去拜訪有過合作經驗的領導取經,成為了張逸夫這個星期工作的主要日程。幾番交流下來,他發現幾乎沒一個人念世行的好兒,說辭都跟翟鳳濤不相上下,這事兒搞得也挺逗的,聯合國搞了一個國際開發復興銀行,搞起世行的業務幫助發展中國家,合作完后竟然落下了這種口碑。
要說他們嚴格把關也在理,畢竟這是聯合國的錢,屬于支援你們建設,被你們亂花亂造,甚至貪污揣自己兜里,就太不好了,他們理應有監管指導的權力,在合作中,教會發展中國家的機關機構如何花錢,如何控制預算。
可這年頭,父母教會孩子做事都履步維艱,更何況一個國家的機構教會另一個國家的機構?
跟幾位領導的交流中,張逸夫發現提到最多的詞匯就是中國國情。
很多事物的運作方式在中國并非一板一眼,不像美國自始至終都遵循著開國憲章處理一切事情,就算是想玩花樣,也要從憲章中摳出只字片語作為支撐。而中國自《毛太祖思想》到《鄧爺爺理論》,再至現在的各種精神與方針,早已圓潤得匪夷所思。
搞工程做事那就更深不見底了,做成一件事,臺面上的明文合同從不是最重要的東西,重要的是做事的那張網絡,而每個人都是這張網上的蜘蛛,臨近的地方有不足或斷點。都是要及時修補的,這些修補很多是突發的,臨時的,不便于落實在紙面制度上的。
當然不可否認。美國人的辦事方式有理有據,高效說不定,但至少清晰穩定。可顯而易見的是,在現在的中國別指望美國人那套行得通,因為下面是干活的。上面是大領導,中間是一個個不怎么賣力干活且權力性格十分精彩的領導們,各種動態變化層出不窮,沒法約束,最神奇的是,在這種局面下,無論多復雜的事,最后還都能辦成了。
無數的變量加在一起,反而出奇地穩定。
而世行,總希望不要有任何變量。每個點都是絕對可控、能控穩定的定量,在開工前我就要看到結局。
在這一點上的矛盾,讓每一次合作都是如此的痛苦,幾乎每個合作工程都會比本土工程慢上一至三年不等。
可沒轍啊,世行給錢啊!小田切跪舔張逸夫也不是因為張逸夫就比他能耐,比他高貴,就是因為他給錢啊!
所以張逸夫搞不好也要跪舔世行,此恨綿綿無絕期,當領導的舔與被舔是永無止境的。
心里合計過很多問題后,張逸夫終于與撰寫標書的國際咨詢公司專家見面了。
由于中國招標法與國際法難免有差別。從文化背景語言習慣到格式,從要求到結果都是有一些不同的,聘請咨詢公司來從中圓潤一下是不二法門,這個公司之前一直在跟成套局和財政部合作。他們也很煩,莫名其妙要跟北漠公司合作,又得重新聊一遍。
面對如今的局面,美國專家給出的意見是一定要按照每一個世行的要求進行改進,改到對方滿意為止,否則是行不通的。
問題是世行根本沒給意見。或者說只有一個意見——為什么不低價得標?
國際專家在研究過評標流程后,明確否定了林立正的說法,三菱相對于另外兩家并無明顯劣勢,品牌擺在這里,也不可能污蔑他們是惡意低價搶標,之后再找借口要求追加資金,更沒有明確證據表明這會影響工程質量與進度,所以跟世行扯這些基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