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粗布放驢車上。”
李昂將粗布在驢板車上攤開,疊了幾層,層與層之間撒上石膏粉,制成繃帶卷。
隨后,他讓中年婦女將膝關(guān)節(jié)保持在15°左右輕度屈曲位,自己將繃帶卷放入水盆,用水浸泡后,纏在中年婦女的小腿上。
等纏繞完畢,他再次跑進后院,撿了幾塊木條,用粗布纏繞在繃帶卷表面,作為定型。
十幾分鐘過去,
繃帶卷里的石膏逐漸干燥,很快就變成了半凝固石膏板,固定住了中年婦女的傷腿。
“這就行了。”
李昂松了口氣,后退半步,直接在衣服上擦了擦濕漉漉的手掌,也不管有沒有石膏粉粘在上面。
幸好對方只是有移位的穩(wěn)定骨折,可以用手法復(fù)位,如果是開放骨折,保安堂是沒有清創(chuàng)條件的,更沒有什么骨折支架。
宋紹元看著傷者腿上凝固的石膏,皺著眉頭問道:“這是...用石膏定型?”
“準(zhǔn)確地說,是石膏繃帶。”
李昂說道:“熟石膏粉遇水凝固,可以用來固定傷腿,防止亂動導(dǎo)致再次骨折,有助于愈合。
但如果直接用石膏全部包裹住肢體,會導(dǎo)致腿部腫脹影響供血。
而用石膏繃帶的話,能完美貼合腿部輪廓,還有一定的冗余空間,不會出現(xiàn)影響供血情況。
幸好這條街上就有陶瓷店,要不然做豆腐的生石膏到手上,還得燒過一遍,便成熟石膏才能使用。”
他即是在對宋紹元解釋,也是在對患者和圍觀群眾們說明。
經(jīng)過前幾天的沉淀,街坊鄰里對保安堂的骨傷復(fù)原技術(shù)已經(jīng)完全信賴,就算看到新奇古怪的石膏繃帶也能接受,站在原地不住地嘖嘖稱奇。
李昂拱了拱手讓街坊鄰居們散開,不要擋著路過行人,又讓宋紹元和蘭生樓的伙計再幫幫忙,將驢車的木板,連同上面的患者一起,小心抬進保安堂后院。
等到完成這些,李昂才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有些不好意思地對宋紹元說道:“麻煩宋大哥了,石膏粉的價格是...”
“君子愛人以德。”
宋紹元不在意地擺了擺手,“救人要緊,一點小錢算什么,別和我算了。”
“嗯。”
李昂也知道宋紹元性格,不再多說,終于看向一旁的中年男子。
一番忙活下來,他還沒問過患者家屬的姓名來歷。
李昂隨口問了一番,男人叫做甘二,妻子甘氏,兒子甘小二,在鄉(xiāng)下當(dāng)?shù)柁r(nóng),家里本來有個大兒子,后來不幸夭折了。
這個時代貧苦百姓的取名方式就是這么隨便,李昂也不好說什么。
甘二一家,是聽說洢州城里有位專治骨傷、能救絕癥的醫(yī)生,專門借了領(lǐng)居家的驢車,從鄉(xiāng)下趕到?jīng)ブ莩牵韧砩线€要把驢車還給鄰居。
“大夫...這是問診費...”
甘二結(jié)結(jié)巴巴地從兜里掏出一把銅錢,全都是平錢或者當(dāng)二錢,“這里不夠,我就去找人借...”
李昂掃了眼甘二那滿是厚厚老繭的手掌,和手掌中邊邊角角都是缺口的老舊銅錢,語氣又柔和了一分,“不用...這些錢,你自己留著吧。
今天端陽節(jié),就當(dāng)做個善事好了。”
對于佃農(nóng)家庭的生活之苦楚,李昂有著深刻的認知和理解。
哪怕只是二十文問診費,對于他們而言都沒那么容易掏出來。
“這,這怎么行。”
甘二微黑的臉龐漲紅著,局促不安地揉著衣角,“看病不給醫(yī)生錢,以后是不受菩薩保佑的。”
柴翠翹抿著嘴,說道:“我家少爺讓你收著就收著。
什么不給醫(yī)生錢要受菩薩詛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