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洋其實自己也不確定,不過她天生不喜歡糾結,不管什么事情,努力過后能行就行,不能行也不至于后悔。
“哎哎哎,別說我了,還有林瑯這個叛徒你們怎么沒發現,他可是要去滬市呢!”
“什么?”
“真的假的?”
所有人都震驚了,還真是沒想到會有這樣的插曲,林瑯要去滬市?
見大家都盯著他看,林瑯也不淡定了“別瞪我啊,我是無辜的,我小叔在滬市日報社工作,他一直跟我爸說那邊怎么怎么好,正好我是學文科的,以后分配工作他能幫忙。而且我媽老家就在滬市,雖然外公外婆都不在了,但我媽對滬市還是有種特別的感情,所以就成這樣了唄,這幾天我爸媽一有空就在那兒研究報哪所滬市的大學好。”
無論是左洋還是林瑯,話語中都提到了將來工作分配的事兒,季蕓蕓好想說一句,別做這種夢了,真的,靠不住的。
如果沒記錯的話,1996年1月9日,人事部將會印發《國家不包分配大專以上畢業生擇業暫行辦法》,正式打破國內包分配的格局。
而四年后的1996正好是她們這一屆畢業的年份,也許有少數專業比如軍事院?;蛘吆娇蘸教熘惖膶W校還能有對口的工作分配到人,大多數大學畢業生將面臨自己找工作的難題。
政策實行的頭一兩年還有回旋余地,例如回原籍就包分配,但要想留在大城市,只能自己找機會。
1998年后這項政策開始大規模施行,到2000年全面停止了包分配制度。
教育部要求從2000年起停止使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派遣報到證》和《全國畢業研究生就業派遣報到證》,啟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飘厴I生就業報到證》和《全國畢業研究生就業報到證》。
即從2000年開始,全國所有大學不在實行包分配政策。
這樣的歷史洪流是左洋和林瑯家里無法抵抗的,即便他們的家長是江市市宣傳部的小官員,即便林瑯的小叔就在《滬市日報》上班,可全國這樣的家庭何其多,再想一畢業就抱著“鐵飯碗”,卻是不能夠了。
當然了,江市并不是什么十八線小鄉村,不存在畢業生死活不愿意回家的情況,但包分配的慣例一旦被打破,往后的幾十年時間里,資金和人才都會逐步向大城市轉移,從而形成特大型超一線城市,心向世界的學子們又有誰不想去大城市看看呢?
左洋雖然一向比較粗神經,但絕對不是那種得過且過的人,一畢業就開始過喝茶看報的老干部生活,她能愿意才怪了。很明顯,在接受父母安排和自己出去看看這兩個選項中,左洋傾向于后者。
而林瑯雖然一直以來存在感不那么強,但誰要認為他是個心里沒成算的,那只能說看太天真了。無論最后去不去滬市,林瑯心里肯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這方面他反倒比左洋成熟一些。
但是無論去哪里念書,四年后所有人都將會面對同樣的現實,季蕓蕓覺得還是有必要提前給大家打個預防針——持續了十幾年的包分配制度即將成為過去。
當初是因為國家正處于百廢待興的時期,對高端人才的需求量巨大,只要能從大學畢業,不管你是經商還是從政,都有很好的機會。
作為優秀人才的大學生,在整個80年代都屬于稀缺的社會資源,畢業生分配制度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一方面滿足了經濟建設對人才的需要,另一方面保障了大學生的就業。
??然而,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政策的弊端開始顯露。
分配政策強調“服從國家分配”,對個人的能力、特長和興趣不太重視,容易造成人才與崗位的不適應,束縛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同時影響高校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