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市上的人越來越多,他們這四頂轎子所過之處,眾人都得紛紛讓開行禮,顯得很是擁擠不便,丁齊便示意前面領路的元帥肖博知離開了集市,邊走邊問道:“這旁邊的兩座樓,是做什么用的?”
空地的東西兩旁,各有兩棟二層的小樓,有點像外面的聯排別墅,但是不帶院子,和村社中其他的建筑不太一樣。旁邊的軍師陳容答道:“那里是學舍,一間屬于小學,另一間屬于大學,孩子們的食宿之地。”
此地的孩童不論男女,年滿十二歲就要到主社來上小學,滿十三歲上大學,教室就是神祠的前廳和后廳。主社人家的孩子自然可以回家住,但其他三個村社的孩子卻不可能每天來回,所以分別修了兩間學舍。
“進學”期間的孩子,“公家”是管飯的,糧食就由大營公庫出,但平時想改善生活吃點更好的,那就要各家大人自己給孩子送了,通常都是每月小市或大市的時候。因為幾位天兄的到來又恰逢小市,所以學舍中的孩子都放假了,暫時停課以免打擾到幾位天兄的休息。
丁齊吩咐道:“不必繼續停課,不要因為我等到來而攪擾各營日常,明日就繼續吧,我也想看看這里的小學和大學都教授孩子什么。”
幾人離開集市來到村社小巷中,所謂的小巷就是各家院落之間自然形成的道路,這里不缺地方,村社的面積比較大,只有五十多戶人家,所以每戶人家的院落都很寬敞。
丁齊有一種感覺,假如和外面過去的老村莊相比,僅僅看房子,這里的人家幾乎都能稱得上大戶人家了。
全是青磚瓦房,修得很寬大舒適,每棟建筑都很精致。門檻用條石砌成,而門楣和窗楣以及屋檐下,幾乎都裝飾著精美的花磚,花磚的內容有飛禽走獸、草木花卉,還有此地歷史傳說中的各種人物故事。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里的社會已經發展到了物質極大豐富的水平,人們也追求精神享受,看這些裝飾就知道了。丁齊特意下了轎子走進了了幾戶人家的屋子,參觀建筑內部人們日常生活的細節。丁齊一邊看還一邊問,幾位首領在一旁回答。
如今此地建房用的大料早就不在山中采伐了,而是取自大路兩旁種的行道樹,每到一定年限便采伐大料儲存再種上新的。儲存方式就是用石條壓住沉在湖泊里,假如誰家修房子需要梁柱等大料,就可以取出來,如今幾百年上千年的水沉木都有。
水沉是一種儲存木料非常好的方式,俗話說“干千年,濕萬年,不干不濕沒幾年。完全沉在水中可以隔絕空氣,還能使木料的組織結構緩慢的結晶碳化。將水沉木撈起來在干燥的地方放上幾年,還可以防止變形。
當地的建筑極講究經久耐用,一旦修好了至少要用上百年,所以才會修得那么精致用工。那些精美的花磚其實并不算太費工,因為磚模大多是現成的,歷代人加工好了留下來的。真正費手藝的是木工,走進房子一看,也算是雕梁畫棟,哪怕只是普通人家。
說是上百年也不確切,其實這里大部分房屋都已經使用了幾百年,總是有人居住,人氣不散,而且歷年都不斷在修繕。假如誰家新造或大修房屋,所需要的磚瓦和大料提前好幾年就開始準備了。
這里幾乎家家戶戶都養雞,白天就散放在院子里,到了晚間則關進雞籠。雞是他們平時最主要的肉食來源,雞蛋還可以拿到集市上換東西。而且在院子里養雞有個好處,就是各種蟲子幾乎都會被啄吃了,包括蜈蚣蟑螂之類,雞的糞便還可以做肥料。
房前屋后包括院子里都種了樹,有棗樹、山楂樹、櫻桃樹、香椿樹、桑樹、桐油樹、膠樹……這些都算是當地的經濟作物了,可以遮蔭小孩子也有零食,墻角邊的空地上還種了成排的向日葵或火麻。
火麻籽可以榨油,更重要的是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