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路還很長呢”幾個字從輸入法落入Word文檔之后,我整個人都好像要癱倒了一樣。
壓榨自己一百多天,算是為這一本我寫了四年的書畫上了一個雖不至于圓滿,但至少還算滿意的答案。
完全沒有現實感。明明說想要休息、放松一下,但是總覺得還有什么東西要做,不寫一點東西,就覺得哪里不對勁一樣。
這一本書從2015年初開始寫,一直寫到2018年末,接近四年了。
這四年,我也從大學,一直到工作實習,然后到全職。
這些年我的變化也是很大的。正是因為如此,在我這本書中,長生者們所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自己”。
我四年尚且有如此變化,那些千年萬年的智慧生物呢?
很難想象。
當然,對我來說,這四年的變化,更多的還是好的吧。
至少,《走進修仙》最初的一部分,是我自己都不忍心看的玩意——寫得太爛了,我是怎么寫出這種玩意的?當年寫這個的我難倒是(嗶——)嗎?
大約是我進步了吧,這倒是一件好事。
《走進修仙》是我的第一部作品,也注定是最不成熟的作品。
這樣想來,真的是很遺憾啊。
它的設定確實是很有意思。在專業人士的幫助下,有很高的完成度。
只可惜,四年之前、三年之前甚至是兩年之前不成熟的我,反倒是最拖累這部小說的一個部分。
在我看來,這部小說最前面的三分之一基本,簡直讓人無法忍受。中間三分之一,還算是勉勉強強,但是還是存在“地下篇”這種冗長又無趣,還看得人痛苦的東西。
真正有完成度的,也就只有最后三分之一——根據APP的進度條來看,大約也就是從“心想事成”那里開始的。
一個凡人的求索者,與神諭機掌控者的對決。
從這里,故事才算是“完成”的樣子。
我只能對看到最后的讀者表示感謝。
感謝大家愿意為了這一部分的劇情,撐過了前面的部分。
而造成這種效果的,除了我自己水平的進步之外,恰恰也是因為我思想的變化。
四年之前的我,是一個單純的技術崇拜者。在當年的我的理解里,一切問題都可以歸結為“技術問題”,所有不滿都可以歸結為“技術不夠進步”。
大劉公開表示自己是一個技術主義者。這句話影響了當年的我——當年,四年之前的我所看到的,自然是更淺薄的地方。
我當初只是想要寫一本謳歌技術與科學進步的小說。
——當然,這也是從神京篇才有的想法。神京篇之前,我還只是想著“隨便寫寫,練練筆速”。也正是這最開始隨便的態度,導致了這部作品前期質量……簡直災難。
而這一想法,在靈凰島篇達到了極致。
“愚民們,不管你們愿不愿意,不管你們是否接受,不管你們覺得過程是否符合預期,我都給你們帶來了更充足的物質、有可能長生的未來、完整的生命、自由的思想。你們不想要也沒關系,就帶著對我的憤怒好好享受我賞給你們帶來的美好人生吧——反正后面的事情也不關我事。”——這是王崎所給出的答案。
因為我是改革開放之后才成長起來的一代。我印象之中,我家最窮的時候,曾在禽流感時期購買折價的雞架補充營養。盡管能夠在超市上市的禽肉多半是安全的,盡管小時候吃肉還是很開心的。但是這件事現在想來,也是格外辛酸。
而我這一代人,也看著家長的手機從小靈通,一直到翻蓋,再到早期智能機。
我大學時候得到的第一款手機,就是小米2S,已經相當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