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姜星火真的會講這么無趣、老生常談、沒有實際意義的問題嗎?
如果僅僅是為了讓曹國公了解一下琉球、日本等國家的起源,那恐怕,是真的讓密室里的人感到失望了。
姜星火微微頷首,他用手指在地面的沙土上,勾勒著一些圖像。
很快,一張簡略的華夏山川地形圖,就出現在了地面上。
“接下來,要講兩大點?!?
“第一大點,地理環境決定國家形成!”
“從外部上看,根據蒙古人西征的探索,在我們已知的世界里,華夏處于整個大陸的東部。”
這一點毫無疑問,如果不考慮尚未發生的地理大發現,那么蒙古人西征,就是東方向西探索的一次最為深遠的行程。
正因如此,大明才比別的朝代,更清晰地意識到,這個世界并不小,最起碼向西十數萬里都達不到盡頭。
對于自己處于整個已知世界最東方的這個結論,也就很容易地接受了下來。
姜星火見他們沒有異議,繼續說道。
“而整個大陸的中心,其實就是現今帖木兒汗國所在的位置,也就是我們古人口中的‘蔥嶺’?!?
“在西面,由蔥嶺延伸向東的昆侖山和過去吐蕃所在的高原以及過去大理國所在的橫斷山脈,由西北向東南形成連續的一條,隔斷了華夏與天竺之間的聯系。”
“在北面,則是上節課所說的那條季風非季風區的分界線,構成了華夏的北部分界線,這兩條由連續山脈組成的分界線?!?
“華夏整體環境封閉,北面大漠,西面高原,南面叢林,東面大洋,讓華夏成為了一個單獨的地理單元?!?
這一點很好理解,朱高煦和李景隆,都沒有任何遲疑地就表示贊同。
地理環境,確實決定了華夏成為一個整體。
正是因為這種封閉的地理環境,讓華夏上千年來,都能夠形成整體的認同感,即便有數次亂世,但終將一統。
“從內部上看,則是華夏這個整體地理單元內的分單元,依舊有著強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這個中心,就是黃河淮河長江地區?!?
說完了外部隔絕的緣由,姜星火又繼續說起了內部向心的原因。
“在華夏這個封閉的地理單元里,黃河、淮河、長江穿行于半個華夏的土地,也流經了自然地理條件最好的地帶,這三條大江大河,既能夠肥沃的土壤,又能夠水運以便商貿往來?!?
“同時,由于地理環境的制約,周邊的地區,比如隴西、巴蜀、江南這些地區,往華夏的中心地區靠攏進行發展,比往外.譬如隴西向西域、巴蜀向云貴、江南向兩廣,要容易的多得多。因此,天然地黃河淮河長江地區就形成了地理向心力。”
“正是因為在外部,華夏是一個單獨的地理單元,在內部,華夏這個大的地理單元里的各種分單元,依舊有著向以黃河淮河長江地區為中心的華夏發源地靠攏的向心力。”
“所以,華夏才得以成為華夏!”
朱高煦和李景隆,看著沙土地面上的地圖,陷入了沉思。
原來,華夏之所以成為華夏,不僅僅是因為北面大漠,西面高原,南面叢林,東面大洋這個眾所周知的四處隔絕環境。
更重要的是,黃河淮河長江地區,對圍繞在周圍的地理分單元,也有著向心力,正是因為這種向心力的存在,才能把偌大的華夏地區,始終牢牢地聚攏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
就在兩人沉思之際,姜星火的聲音擲地有聲。
“大風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圖騰蛟龍,烈火涅槃鳳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絕者,唯我無雙。和天地并存,與日月同光。”
千秋華夏,唯我無雙!
密室中,聽著姜星火的吟誦,幾人不由地齊齊一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