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難以言喻的豪情,從顧成這位老將軍的心頭迸發出來。
顧成本身是個武將,對戰爭、對民族、對榮耀都有著狂熱的追求!
而且,在他過去的軍旅生涯中,他曾鎮守貴州將近二十年,討平叛亂數百起,都是誅殺首領,安撫余眾,蠻族盡皆順從。
如今聽了姜星火一席話,顧成方才有所醒悟。
他顧成平生所為,不就是讓西南邊陲之地,順服于大明,維持華夏文明的整體性嗎?
正因如此,姜星火的話語中,充斥著綿延千載不息的華夏文明,讓人從心底感到的自豪感,也讓顧成的血液,變得滾燙沸騰起來!
這個時候,道衍的目光,忽然望向了他,淡淡一笑,露出了一絲耐人尋味的神色。
作為這個世界上最為聰明的人,甚至能夠從姜星火的只言片語里,推測出未來的存在。
道衍已經憑借著姜星火言語間,草灰蛇線般的線索,隱約追蹤到了姜星火要講這節課的目的。
姜星火,根本就不是要講他之前說的表面上的那些東西。
什么日本、琉球,它們怎么產生的,都是順帶一提的事情。
道衍已經基本確定,姜星火所要講的,是關乎到未來大明整個精神風貌的重要理論!
“有趣,環環相扣,算無遺策。”
“如果姜圣的這套理論宣揚出去,配合下西洋,一表一里,那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姜星火說道:“第一大點,我們講的是地理環境決定國家形成,如今講完了華夏是因為什么樣的內外部地理單元形成的,接下來,就是要講華夏周邊的國家,是因為什么樣的內外部地理單元形成?!?
“其實主要講的,就是三個,第一,北方游牧形態國家;第二,朝鮮;第三,日本。”
“這里只是簡要地講一講,不會講的太墨跡,最重要的是,讓你們了解這個世界上并非是所有國家都是有著華夏這種先天性的地理條件因此,不要用華夏的眼光,去對待和要求其他國家,這也是在對外交往中,華夏文明經常性的習慣?!?
事實上,華夏這種內外部的地理環境注定會出現強勢的大一統國家,但也注定對外交流困難,在大一統國家的傳統下,有天朝上國心態很正常,帶著這種固有認知,自然不會去熟悉了解世界其他地方。
李景隆聽得尤為認真,因為姜星火現在講的東西,直接關系到他能不能全須全尾地從日本回來。
“先講第一個,北方游牧形態國家,對于蒙古高原的地理結構,你們有什么認知?”
蒙古高原這個詞,兩人瞬間秒懂,毫無障礙。
朱高煦當先說道:“自然是陰山燕山一線的長城以北,就都是蒙古高原。”
“非是如此。”
李景隆忽然開口。
“不是這樣嗎?”朱高煦怔了怔。
他爹朱棣北征蒙古的時候,那時候他還很小,并沒有深入蒙古腹地的經驗,此后雖然率軍出過塞,但也僅僅是在長城內外的范圍,所以他其實不太清楚蒙古高原的具體地理結構,只是模糊地認為,長城以北全是。
“蒙古高原,是按漠南和漠北劃分的!”
李景隆問道:“蘇武北海(今貝加爾湖)牧羊知道吧?”
朱高煦點了點頭,李景隆解釋道:“匈奴強盛時北服丁零,而丁零就在北海以南放牧,那里的生活條件非常艱苦,到了鮮卑人的時代,便是柔然人居住在那里.而北海以南、大漠以北的地方,就是漠北?!?
等他解釋完畢,姜星火繼續說道。
“漠北一向是北方游牧形態國家的統治中心,匈奴的單于庭,突厥、回鶻的牙帳,蒙古汗國的都城和林都在這里?!?
“至于橫亙蒙古高原的大漠,與陰山燕山中間的草原,則是漠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