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字面到意思完全一致。
至于夏原吉為什么不震驚?
人家是戶部尚書,姜星火講他從來沒聽過的經濟學,講貨幣體系,夏原吉當然震驚。
一個普通賬房先生都懂的數學,有啥好震驚的?
阿拉伯數字和小數點,不過是另一種簡單易推廣的表達形式而已。
“如此說來,懂術數倒是可以解決了。”
夏原吉頷首,旋即疑問道:“術數只有這幾個數,腦子活泛點,加減不教都會,乘除學學九九乘法表,大略也能應用.大不了死記硬背嘛,實在背不下來,印刷出來貼墻上也花不到一文錢。”
“問題是,識字怎么解決呢?”
這個問題問的朱高煦也跟著深思起來。
軍中的文化水平,朱高煦是有切身體會的。
基本全是丈育。
識字這件事,對中國古代的普通老百姓來說,基本上是無緣的。
會說漢字不會寫漢字,再正常不過了。
保守估計,大明此時的文盲率,至少是高于95的。
原因也很簡單。
中國古代絕大部分普通老百姓是不需要識字的。
為啥?
古代中國普通老百姓,基本都是農民,而農民不需要像現代那樣學會使用化肥、農藥,操縱新式農業機器。
他們只要會用鋤頭,會用鐮刀,基本就沒啥問題了。
這不是有手就行?
對于農民來說,他們一生都不會離開鄉村,有的一生沒有去過縣城,只去過附近一二十里的鄉鎮。
那么,認識字又有什么用處呢?
況且,在古代學會識字,也不是很容易的。
正常來說,文字是比較難學的,兒童至少要學習三到四年時間才能達到看書、寫信的地步。
當年沒有公學,都是私塾,上學費用雖不高,也不算非常便宜,這對于孩子通常很多的農民家庭來說,是一個不太能承擔得起的負擔。
靖難之役時期擴編的軍隊,絕大部分都是普遍出身的農家子,也就意味著,他們絕大部分都是大字不識一個了。
而且年齡也大了,最小也得十五六歲,大的二三十歲,性格又普遍暴躁,怎么教?
面對兩人的質疑,姜星火問道。
“我問你,不識字的人,會不會說話?”
朱高煦忍不住失笑:“自然是會說話的不會說話,豈不是成了啞巴?”
“但凡會說話的,我就能三個月教明白他寫五百個常用字。”
“姜先生莫要說笑!”
夏原吉知道皇帝在旁邊聽,連忙開始提醒。
要是皇帝當真了可就不好辦了。
姜星火反而道:“誰說笑了?”
“不會寫五百個字,不會寫日常信件,甚至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的人,你不覺得就不該這樣讓他過一輩子嗎?更何況,這不是一個人,而是數以千萬計的人。”
“一輩子,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又怎么能讓他直起腰桿子活呢?”
“那姜先生憑什么保證能教會給他?”
朱高煦愕然道:“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辦到的吧?”
“我說的不止術數和文字,還有很多東西,統統都可以教。”姜星火淡定地說道:“至于不會寫字.呵,我們不妨打個賭?”
“賭什么?”朱高煦道。
“去民監給我找幾個不識字、不會算數的犯人,不要窮兇極惡之徒,就那種犯了小錯的。”
姜星火說這話,便是因為燕軍攻入南京大肆株連,為整頓風氣更是輕罪重判,而南京城內由于建文時期的廢弛,監獄大多傾頹塞不下人,很多其他類型犯人也被臨時關到了詔獄里。
“告訴他們來我這每天學一個時辰,達到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