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事實上,理學不僅沒有變革,反而南宋的皇帝們變本加厲,把理學當做了一條走狗來豢養,用它來不斷地培養士大夫的思維模式,不停的灌輸迂腐的思想,使得原本堅持古儒家之風,秉持著君子行道的儒士,開始墮落。
南宋早期還有辛棄疾、陸游這樣的人,到了晚期,便基本都成了高談闊論的庸人,這些人既不能治國,也不能抵抗蒙古人。
這種情形如果像姜星火在詔獄里所說的那樣,在以后的大明又一次出現,水太涼、頭皮太癢.這是朱棣絕對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在姜星火的奏疏送上之前,朱棣其實就決定,要對理學作出變革。
“理學,就應該徹底推倒重來,再不可以存留。”
這樣說著,朱棣拿出了一份奏疏:“這是國師之前遞上來的,朕留下了,你們看一看吧。”
朱高熾與朱高煦對視了一眼,然后雙手恭敬地捧過了這份奏疏。
首先呈到朱高熾手中的奏疏,是關于變革選官和考察制度的,也就是朱高熾之前聽到的那些風聲。
在這個過程中,朱高煦仔細觀察著朱高熾,見他眉頭越皺越深,心中也有了一些猜度。
奏疏是姜星火親筆撰寫,而在這篇奏疏中,姜星火不僅提出要建立大明行政學校,而且還要在南北直隸搞分校,以此為核心培養未來的官員。
同時編寫統一學習、考試用書,《行政管理學》自然是培養官員的主要學問,除此以外,農業、法律、數術等實用學問也要配套上,至于天文、地理、物理、化學,則是選修課,按興趣四選一。
而國子監里的科學廳,則負責普及科學教育,以此做一個區分。
按照三舍法,大明行政學校每年舉行一次“公試”,由朝廷特派官員主持考試,從外舍生里面選拔考試合格的,再參考平時的學習成績和個人品行,將這部分人補充進內舍。
然后隔一年舉行一次“上舍試”,從內舍生里面選拔成績合格的,并參考平時學習成績和個人品行,補充進上舍。
上舍生通過累積的考試成績,以及參考平時的學業和品行,也被劃分為三等:其中上等生可以上報朝廷之后,直接授予官職;中等生可以免除科舉前面幾場的預考,直接參加最終的殿試;下等生(包括一些成績極其優良的內舍生和個別外舍生)可以獲得“取解”(選送士子應進士第)的資格,而且還可以留校任教,充任學正、學錄(相當于大學助教、講師的職務)。
除此之外,每個月也有一次月考,如果月考三次不合格的,就會被降級,上舍被降為內舍,內舍被降為外舍,外舍則會被除名,也就是末尾淘汰制。
配合上即將在京官中進行試點的考成法,姜星火是真的要對文官舉起大刀,殺個痛快淋漓了。
其實說到底,建立學校重新走三舍法選官的路子,這件事可大可小,但若是朱棣執意如此,朝中文臣難免就覺得意味著他將要放棄理學,而如此一來,朝中恐怕會群情激憤。
而且在此之前,金忠和金幼孜都曾試圖勸諫朱棣,不過效果寥寥。
當然了,二人主要覺得理學這東西不可廢,畢竟眼下誰也不知道朱允炆是不是還活著,朱棣的皇位坐的還不算徹底穩固,萬一,真有那么個萬一,若貿然提出廢除理學,肯定要從根本上觸及到士紳文官的利益,弄巧成拙不是什么好事。
不過朱高熾萬萬沒有想到,在他還沒想好怎么回答的時候,朱棣就已經準備要動手了,這簡直是雷霆霹靂啊,他的目光不禁掃了一眼旁邊的姜星火。
只見他一臉淡然,似乎一副毫不擔憂的樣子。
這個國師……
朱高熾暗暗嘆了口氣,心中愈發感慨,統治了思想界數百年的理學,自己學了將近二十年的理學,竟是如此真切在自己面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