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蓋殿里,姜星火在第一個關于“時與法”的問題上短暫占了上風后,場面又在第二問題“農與商”上,陷入了僵持狀態。
事關大明經濟政策的轉向與調整,這里面牽扯到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雜,稍有不慎就會讓無數人因此失去生計,而對于廷辯雙方來說,單靠道理,似乎一時半會兒也很難壓倒對方。
畢竟,西漢的鹽鐵會議可是從二月開到七月.大明就算沒有那么夸張,兩個人在這里,按北宋延和殿廷辯的時長來看,也絕非短時間能夠結束的。
“陛下,臣身為戶部尚書,請求加入廷辯。”
就在這時,夏原吉忽然出列。
廷辯,從來都不是辯經那種1V1單挑模式,這時候既然關系到未來不知道多少年的大明經濟,那么幾乎所有部門的大佬,都打算參與其中,為自己和本部門爭取利益。
“臣請加入廷辯。”
“臣亦是如此!”
夏原吉帶頭表態之后,立即引發一陣連鎖反應,隨后陸陸續續又有好幾位重量級人物站了出來,紛紛要求加入這次廷辯,直到六部尚書都到齊。
蹇義、茹瑺.這些人雖然平日里鮮少說話,但每一個都是朝堂上的老牌人物,地位超卓。
他們這時,代表著朝廷各部的最高權力,在大明的廟堂體系中擁有舉足輕重的話語權,而且他們手握著大量的資源,可以動用本部下屬的各個層級,不僅能直接影響十四布政使司,甚至可以間接影響大明未來的走勢。
此外,諸如許思溫、喬穩、宋禮等侍郎,也紛紛表態要參與其中。
朱棣委婉地拒絕了眾位大臣的提議。
“此事事關重大,除了國師、三位皇子、六部尚書、五軍都督府的幾位國公參與,內閣幾人負責記錄以外,其余人可以退朝了,廷辯轉到奉天殿進行。”
皇帝的話,很快得到了滿朝文武的認同,他們也覺得朱棣說得對,對就對在“其余人可以退朝了”。
雖然有人想旁聽,但絕大多數人都知道,自己也就是聽個熱鬧,并不能參與或者說決定什么,而后續的會議紀要也一定會在《邸報》上發出來,到時候看看就好了。
眼下當務之急,還是先去吃飯吧。
隨著監察御史們的催促,早晨天不亮起來,頂著大太陽來回奔波數十里沒吃飯的官員們終于解脫了,排著隊離開了華蓋殿。
事實上,召開小規模、高級別的討論,而非將這個過程在大庭廣眾之下,也符合大明帝國高層的心意。
畢竟廷辯涉及到的東西實在太重要,根本不適合讓其他人插嘴,甚至討論的過程都最好不要讓大部分人知道,至于接下來怎么辦,就交由他們這些做決斷的人去操心吧,否則萬一有什么紕漏,那損失就不知道是多少無可估量的東西了。
見到眾人的反應,夏原吉暗暗松了口氣,不管怎么樣,至少六部尚書留下的,力量對比反而沒有那么懸殊,如果算上幾位五軍都督府的國公,那么甚至可以說支持和反對的雙方人數是基本持平的。
轉移到了奉天殿,朱棣和幾位皇子也得以脫去冕服,換上了常服。
朱棣掃視了一圈眾人,說道:“開始吧。”
方才姜星火說完,按理該輪到了黃福,見姜星火沒有繼續說話的意思,黃福理所當然地開口道:“理財之效,北宋延和殿廷辯亦有此論,司馬光曾言:民不加賦而國用饒,此乃桑弘羊欺漢武帝之言,司馬遷書之以譏武帝之不明耳.天地所生貨財百物,止有此數,不在民間則在公家。桑弘羊能致國用之饒,不取於民,將焉取之?果如所言,武帝末年安得群盜逢起,遣繡衣使者追捕之乎?非民疲極而為盜賊邪?此言豈可據以為實?”
“國師所言,民富國強,與王安石所言‘民不加賦而國用饒’何其相似,然王安石變法,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