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了婦孺以后,開始準備口袋陣,要給急于追上他的明軍來一記重拳。
實際上,阿魯臺的策略很老道,如果是淇國公丘福來指揮,沒準就真中圈套了。
在姜星火前世,丘福的死因就是輕敵冒進。
丘福帶領明軍北征,就是在飲馬河以南擊敗韃靼游騎后趁勝渡河得到了俘虜的假情報,丘福深信不疑,決定疾馳前往,諸將紛紛反對,建議等候主力大軍到達,探清敵軍虛實后再出兵追擊,丘福卻拒不采納,結果中了阿魯臺的圈套,韃靼大軍將丘福等人重重包圍,一位公爵四位侯爵再加上數千明軍精銳全軍覆沒。
不過在這個時空里,指揮北征大軍的是朱棣。
作為當世第一名將,朱棣并沒有被擊敗本雅失里的巨大勝利所沖昏頭腦,相反,跟之前帶領數萬騎兵不顧疲憊長途奔襲不同,這次朱棣的節奏慢了下來。
朱棣可以侵略如火,自然也可以其徐如林。
雖然不知道阿魯臺的伏擊計劃,但朱棣還是帶領三大營十幾萬人繼續沿著飲馬河、闊灤河不斷勻速東進,準備全殲阿魯臺,奪回傳國玉璽。
為了找到阿魯臺的蹤跡,明軍每天只在黎明及日暮之前才生火做飯,同時派出了大量斥候遮蔽己方。
最終,明軍停在了兀兒古納河。
阿魯臺在一個名為“飛云壑”的天然山谷中集結了他的全部主力,趁著明軍渡河的時候猛然從山谷中沖了出來。
誠然,阿魯臺費盡心機的隱蔽與突襲,在戰術層面,其實并沒有達成什么突然性,因為前往飛云壑探查的明軍斥候都再無音訊,明軍很快就意識到了情況不對,所以早有準備,但在戰役層面,阿魯臺卻無疑占了先手。
朱棣不慌不忙,帶著忠義衛的數百騎登上了一座小山包,然后指揮明軍沿河布陣。
在戰役的最初階段,明軍的渡河速度,就讓阿魯臺感到吃驚不已,明軍的舟橋準備極其充分,這些東西全都帶著沒落下,因此數十道浮橋讓兀兒古納河兩岸根本沒有太大阻礙,大量的明軍以極高的組織度,有序度過浮橋來到東岸。
朱棣指揮各級明軍將領根據地形開始布置軍陣,形成了左右相距十二里的戰線。
他身披赤紅棉甲,坐在高大的戰馬上,眼神如炬,直視著前方。
下面三大營的將士們,如鐵壁銅墻,列陣于東岸,甲胄在陽光下閃著冷冽的光芒。
隨著號角和鼓聲起,戰士們整齊劃一的腳步聲震天動地。
而阿魯臺則由于信息差犯了一個錯誤。
一個他不知道是錯誤的錯誤。
——阿魯臺認知里的明軍,依舊是捕魚兒海之戰時候的明軍。
自從捕魚兒海之戰后,蒙古人已經跟大明有十七年沒有爆發大規模戰役了。
而這十七年,足夠讓明軍脫胎換骨。
可惜他們對于明軍的理解,卻依舊停留在過去。
所以,阿魯臺祭出了“曼古歹”戰術。
也就是讓韃靼輕騎兵發揮自身機動能力強的特點時進時退,刻意與進犯的明軍保持一段安全的距離,這段距離將在明軍的攻擊范圍之外,但是一定要在弓箭的射程之內,這樣一來,韃靼人作為主力的弓騎兵就可以在避免受到打擊的情況下,不斷用手中的弓箭來殺傷明軍。
蒙古人當年就是靠著這一手,連續干碎了金、宋、西夏、花拉子模乃至東歐聯軍。
然而時代變了。
韃靼人的“曼古歹”戰術迎面就撞上了火炮。
明軍一路被拖著走沒開過火的大炮,更是第一次在韃靼人面前展露了他們的威力。
原始的開花彈讓以密集陣型沖鋒的韃靼輕騎兵知道了什么叫神雷天降,同時,韃靼人那可憐的防御裝備,更是讓火炮的威力得以發揮到最大。
也有勇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