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也是如此,姜星火是國師,也是太子師,東宮既然冊立,那么他被理所應當地在一連串頭銜里,加上了“太子太師”這個頭銜。
嗯,姜星火的貫口現在更難讀了。
特進光祿大夫、奉天輔運推誠效義文臣、上柱國、太子太師、國師姜星火。
不過不管是太子太師,還是從特進榮祿大夫變成了特進光祿大夫,這些頭銜的實際作用其實都不大,最有影響的,是朱高熾的勢力在逐漸增長,而姜星火幾乎沒什么進展。
這些年,除了重新出山的袁珙出任了太常寺卿,而宋禮因為治理黃河有功,被升任為工部尚書代替黃福以外,基本上中高層晉升的都是朱高熾一系的官員。
在朝廷的逐漸新老交替進行的換血里,受益最大的反而是沒有得到太子之位的朱高熾,這顯然是皇帝的某種“補償”,甚至齊王朱高熾,現在還在領導著內閣。
如果換到朱棣的視角,這顯然是在所難免的事情,畢竟姜星火一系,已經有了禮部尚書卓敬、戶部尚書夏原吉、工部尚書宋禮、太常寺卿袁珙、鴻臚寺卿解縉、光祿寺卿黃子威,再加上總裁變法事務衙門的兩位國公,不可謂不實力強大,因此強大到了這個階段,被限制也就是在所難免的事情。
而為了廟堂不起太大的波瀾,朱棣并沒有動這些高級官員,而是在侍郎及以下的官員任用中進行了干預,在持續削弱保守派的同時,加強變法派中朱高熾的力量用以制衡。
朱棣并不害怕朱高熾的力量強大到足以威脅他的皇位,因為在朱棣的認知里,想要改朝換代,只有捏著刀把子的人才能做到,而朱高熾在廟堂中的力量無論如何強大,都無法做到這一點.真正能做到的,是太子朱高煦。
故此,限制和敲打朱高煦,也就成了必然之事。
洪武初期老朱頒布了《皇太子儀制》,明確規定了東宮的地位和職責,除詹事府外,還有左、右春坊,司經局等部門輔佐太子,而這些部門的官員,說是“動輒得咎”都是輕的,時不時就得進詔獄幾個,里里外外打的不都是太子的臉?
再加上朱棣一如既往的脾性,時不時對朱高煦劈頭蓋臉的臭罵,這才多久的時間,朱高煦有的時候就忍不了了。
而最氣人的是,在朱高煦告訴自己要冷靜的時候,朱棣就會以己度人,陰陽怪氣的問他“你現在這么能忍,是不是想著當年你爹我是怎么忍下來好起兵的?”,然后通常都是不歡而散。
太子和皇帝作為博弈的雙方,只要不是朱標和老朱那種,基本上都是這個狀態,倒也不奇怪,但朱高煦被敲打的多了,難免也會煩躁,他又不是好脾氣的人,能忍三次四次都是看在太子之位的面子上了。
所以,朱高煦沒少跟姜星火抱怨。
姜星火當然清楚,經常受氣就是朱高熾壽命偏短的一部分原因,但這時候有什么辦法?大吵一架還是來一次玄武門之變?
前者除了讓父子關系愈加出現裂痕外,沒有任何意義,而后者,至少以朱高煦目前對軍隊的掌控力度,是根本不可能的。
不過倒也不是無解,姜星火給出的辦法,就是讓朱高煦出去打仗,自己繼續養望。
廟堂看的是一時的勢力強弱,也看誰能掌握未來的文脈。
如今的儒學,理學、心學、實學,已經出現了三足鼎立的狀況,即便沒有南宋時期那般爭鳴,也不遑多讓,所以作為事功之學的代表性人物,姜星火門徒并不少,這些人會不斷通過科舉、國子監、大明行政學校等門路進入到仕途之中,而姜星火本身也可以稱得上“時可我待”,哪怕一時被打壓,時間也是站在他這邊的。
更何況,除了儒學,現在從國子監到地方,科學的風潮也在流行,年輕的學子們充滿了革新與探索精神,這同樣是姜星火的基本盤。
所以,哪怕是現在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