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爺操練紅衣軍第一曲的幽州軍新兵操練法,雖各有優缺,但其實相差不大。
隊列操練法,優點在于精細化、科目化,能夠系統性的培養士卒對于命令的服從性和反應速度。
而陳三爺所用的幽州軍新兵訓練法,優點在于包了強化令行禁止觀念的協同作戰配合……新式練兵法肯定有協同作戰配合的操練內容,可惜陳勝只知道一個著名的“三三制戰術”,其他的,大學軍訓也不教啊!
兩種練兵發既既個有長處,那么即便在成軍速度上,隊列操練法能略勝于幽州軍新兵操練法。
紅衣軍第一曲的數倍操練時間,也足以徹底抹消掉隊列操練法。
可現在擺在陳勝面前的結果,卻是同等練兵時間下,隊列操練法的成軍速度,數倍于幽州軍新兵操練法!
那么,問題顯然就不出在操練法的優劣之上了。
而是出在思想教育這一塊兒了!
再準確點說,應該是“我要做”與“上司要我做”之間的區別了。
這個結論,令陳勝有些沉默。
思想教育的重要性,他非常清楚。
他改軍制的目的,也就是在為了能將思想教育深入到底層士卒之中。
他知道這很困難。
但他不會覺得,自己抄作業,還會比當初做作業的那群先烈更難!
那群可愛的人,摸著石頭過河,都能打造出一支憑借著落后的武器裝備都能問鼎世界最強陸軍的鋼鐵洪流!
他這個不成器的后生晚輩,哪怕只能抄到他們一兩成的高度呢?
那也足夠他在當前這個時空縱橫捭闔了。
而他之所以沒有在改軍制的第一時間,就將思想教育作為重點工作去開展。
卻是因為,他缺一個東西!
一個很重要的東西。
綱領!
何謂綱領?
在陳勝的理解中,應該是一種能引領一部人去為之奮斗、并且能長期堅持的某種訴求!
太平道那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王死地覆,天下大吉”,就是指引太平道百萬之眾與大周朝廷作戰的綱領。
獨屬于陳勝這個名字的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也是指引所有受到權貴欺壓的貧苦百姓,去爭取階層躍遷的綱領。
而陳勝沒有這個東西。
在沒有綱領作中心思想的前提下,所有的思想教育,都只是變相的忠誠馴化教育,其最終受益人,只有他一人,而非跟隨他的所有人。
他是最終受益人,還有什么可煩惱的?
因為這種模式不可能長久,力度小了達不到效果,力度大了極易引發反彈,時間長了,還會產生類似于“耐藥性”的東西!
吃獨食怎么可能會有好下場?
當所有人都沒腦子么?
死士?
死士那是從小抓起,與世隔絕、扭曲三觀,而且還只能是小范圍的培養,才能達到那樣的效果。
與練兵之法,沒有任何共通之處。
嗯,實話說。
挑選一個合適的綱領,這件事對于腦子里裝著華夏五千年文明縮影的陳勝而言,其實并沒有什么難度。
哪怕不喊大澤鄉那一嗓子,他也能隨隨便便想出十個八個足以碾壓當前九州這些梟雄豪杰好幾個時代的政治綱領……教員語錄上任何一個核心觀點,都足以勝任!
他只是猶豫。
他是教員的忠實信徒,篤信這世間上的確曾經有那么一群可愛的人,戰勝了人性的本能,窮盡畢生之力,前赴后繼的去實現那個偉大的理想。
但也正是因為他篤信不疑。
他才更加清晰的認知到,自己不是那塊料。
他物欲重,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他從來就不肯委屈了自己:大房能住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