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藥的芍藥、牡丹、金銀花、丁香、柴胡……還有一些不開花的名貴藥材。
張光明不由得高興地說:“王院長有這個想法真好啊!
咱村如果種植這些草藥既能賞花,又能入藥的中藥,豈不是兩全其美嗎?
不過呢?我自己不能答應了這件事,晚飯后我得召開村干部會議,讓村干部討論后再做打算。”
他是個不做慢車的人,吃完飯后一丟碗,立即讓老婆用平車推著他,走到大隊辦公室門口。
他下了平車就用大喇叭通知村委委員們,吃過晚飯后,立刻來大隊開會。
在這次會議上,張光明坐在辦公室的的圈椅上,一只手捂住傷口,給大伙說了王院長的請求。
他對村干部說,“我們可以賞花,還可以把中藥材賣到省醫院,不但可以讓咱村子看起來環境優美,又能增加一些收入,還可以解決省醫院的中藥材短缺之困。”
大家聽了有些喜出望外。
張光明還說,“我們不占好地兒,就種植在各個路邊和開墾的荒地上就可以了。”
大伙都舉雙手表示贊成。
當晚,張支書就和村干部商量后決定:“從明天開始在路邊種植會開花的中藥材,在開墾的荒地上種植不會開花的稀缺中藥材。
只要是王院長羅列出的中藥材名單,通通都要種植。”
繼續閱讀!
散會之后,張光明一回到家,就開始苦心研讀種植中藥花卉的書籍,什么《李時珍本草綱目》了,《中華中醫藥大全》了……
只要是關于中藥材方面的書籍,他都如饑似渴地認真閱讀。
翌日早晨,張支書正在吃早飯,布谷鳥飛過家院時留下一串:“咕咕,咕咕”的叫聲。
父親就問三個女兒,“你們說說,這布谷鳥是在說啥話嘞?”
他的二女兒張文慧激動地說:“布谷鳥好像在叫俺三,姑姑、姑姑哩!”
他的大女兒張文雅糾正道:“那是布谷鳥在喊,收麥子,種玉蜀黍哩!”
張光明他笑著說:對呀,文雅說的正確,的確是布谷鳥不知疲倦的督促聲,是在提醒農民們收麥后,得抓緊點種玉米嘞。
爸爸就即興作了一首詩:
《布谷鳥語》
誰言布谷無情鳥,咕咕鳴叫高聲吆。
麥收插禾莫遲了,玉米述耩趁墑早。
張光明和孩子們在一起吃飯時,還不忘教育孩子們要多注意觀察大自然的鳥兒。
他說明原因:“因為它們和我們的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比如:燕子叫清明到,布谷叫麥熟了,烏鴉叫秋來到,大雁叫冬將到。”
詩意盎然的張光明又說,“不光是鳥兒,就連花兒與節氣也是緊密相連的。那爸爸就在給你們做一首詩,你們看看是不是?”
《鮮花與節氣》
杏花露出面,驚蟄俏初綻。
迎春花兒鮮,清明金燦燦。
虞美花朵繁,夏至搶彩絢。
大麗花含羞,芒種半遮面。
菊花爭俏容,中秋競炫艷。
臘梅斗霜寒,立冬醉花暖。
張光明的詩中蘊藏著對花鳥的喜愛之情。
三位小姑娘聽了立馬給父親鼓掌。
文雅忽然說:“爸爸,俺仨養蠶你能作一首詩嗎?”
爸爸笑瞇瞇地對孩子們說:“養蠶呀?那讓我想一下。”
他稍停片刻就說,那我給你們再做一首詩,來表述蠶兒光榮壯麗的一生吧!
她們饒有興趣地說,快說呀爸爸。
孩子們帶著期待的眼神看著父親。
張光明就很認真地詠道:
《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