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到死絲方盡》
桃花鬧春杏花揚,梨花馨進蠶蟻腔。
蠶寶清明食嫩桑,只為吐繭儲能量。
結繭吐絲裹纏衫,幾百米絲細又長。
六萬麻花織銀裝,愿為人類錦衣忙。
蠶蛹蛻變生翅膀,翩翩麗姿人敬仰。
比翼雙飛追逐歡,縱然獻身也榮光。
張光明有詠詩賦詞的習慣。
他時不時的或詠物、或詠景、詠季等,所以他的孩子們,從小在父親富有詩意般生活點滴熏陶下,不大點就很知書達理。
村里的人們特羨慕張支書一家,都稱他們一家是詩禮傳家。
上午,張光明帶領著村民們開始種植中草藥材了。
雖然他還不能干體力活,但他可以往大隊長挖好的小土坑里捏種子了。
村民們一邊點種,一邊向張支書請教吟詩作賦。
他們都說,到新年,俺還想跟你張支書學著寫對聯哩。
張光明笑呵呵地答應了。
“為了弘揚中華詩詞文化呢?”張光明說,“我看你們有這么高的熱情,那咱村何不在春節、元宵節、國慶節......等節氣,舉行詩詞大會比賽呢?
你們說中不中?”
他們都贊成地說,中呀,好啊!
張光明又說,“我希望村民們能在閑暇之余,多多學習我們中華豐富的詩詞文化的精華,咱們到年跟兒就舉行詩詞大會比賽活動,可以評選出前三名。
到時候,我會給大家發獎金,還有鋼筆和毛筆,還有我親自寫的《華夏詩詞》一本詩集,作為獎品好不好啊?”
“好啊!那我從今天開始就抽空學習詩詞文化咯!”
……
他們感到很驚喜,因為可以用詩詞來豐富自己的文化生活。
“對,從今天就努力學習詠詩作賦啦!”
村里有文化的人紛紛大聲這樣說。
那些大字不識一個的人們嘟噥著:“你們學吧,俺是沒上過一天學的人,咋參與呢?所以一切就靠你們了!”
張光明一聽這句話,忽然覺得是自己的疏忽。
他就和村干部臨時決定辦夜校,讓那些目不識丁的文盲也能識文算數。
他任命李冬至來當夜校的校長,等忙完了種植中草藥材的事,就去請村里學校的老師,夜晚來給文盲們講學授課。
他是有意通過這一舉措,能夠大大提高村民們的素質,還能大大激發了村民們學習華夏詩詞文化的興趣,還能激發大家熱愛學習的積極進取精神。
這樣的話,不僅能陶冶了群眾們的情操,還能讓群眾們從博大精深的詩詞文化中,了解華夏五千年的崢嶸歲月。
張光明笑呵呵地對正在議論著此事的群眾們說:咱們嘴不停,手也不能停呀!咱們得記住那句名人名句話:“民者當拼搏不息,奮斗不止嘛!”
張支書帶領大家這么干,能改變村民們的窮生活嗎?
筑夢維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