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
孔穿剛剛禮貌地開了個頭,沉默已久的公孫龍便哈哈大笑起來,仿佛聽到了什么笑話似的,半天都停不下來。
孔穿皺起了眉:“先生為何發笑?”
公孫龍止住了笑聲,說道:“我笑處士的話太過于荒唐?!?
”荒唐?”孔穿一攤手:“此言何解?“
公孫龍道:“處士口口聲聲說要拜我為師,大概是覺得智慧和學識不如我吧?現在卻反過來叫我放棄自己的學說,這是先以教師自居,然后才想拜人為師。這種要當人學生,卻先把自己當夫子的架勢,未免太荒唐了。再說,我公孫龍之所以能在諸侯間小有名氣,靠的正是‘白馬非馬’之論,現如今先生想要要我放棄此論,就等于是叫我放棄開派立說。敢問當年孔子拜老子、郯子為師時,也是這般態度么?也要老子、郯子先燒毀了自己的學問?”
“這……”
孔穿這才意識到自己第一句話就有極大破綻,連忙亡羊補牢地說道:“不然,穿的烈祖孔子曾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誰料公孫龍一拊掌,說道:“處士不談孔子,我倒還忘了,這白馬非馬之論,最初就是仲尼提出的!”
此言驚世駭俗,堂內一片喧嘩,孔穿也一時呆然:“什么?”
但見公孫龍侃侃而談道:“我在齊國時聽學宮儒士說起過一件往事,當年楚昭王曾經拉著名為‘繁弱’強弓,搭上名為‘忘歸’的利箭,在云夢澤之野射獵蛟龍犀牛,但是不慎把弓弄丟了?!?
“昭王的左右親隨懷疑是云夢澤里的漁民所竊,請求去搜索民戶,把弓找回來,楚昭王卻說:‘楚人遺弓,楚人得之,何必多此一舉?’于是便沒有去追索弓箭?!?
“仲尼聽到這件事后,便評論說:‘楚昭王似乎想要講仁義,但卻講得不到家!應該說:人亡弓,人得之,何必限定是楚人呢?’敢問處士,可有此事?”
“孔穿完蛋了?!?
座上客明月如此想道,這公孫龍果然名不虛傳,不但對自己的學問十分精通,還對其他各家的典故如數家珍,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如此才能與他們辯難而不落下風。
明月前世在大學時也玩過一段時間的辯論,對這種先詰難發問,再對癥釋疑的套路很是熟悉,在他看來,這場辯論,完全進入了公孫龍熟悉的節奏,而孔穿已經走遠了。
果然,面對這件儒家典籍上確確實實記載的事,孔穿艱難地點了點頭,承認了。
這就相當于打仗時把刀子遞到對方手里,公孫龍怎么會放過這機會,說道:“由此看來,處士的先祖仲尼是把‘楚人’與‘人’區別開來的!處士和儒士們既然奉仲尼之言為金科玉律,那想必也認同他把‘楚人’與‘人’區別開來的主張嘍,可現如今,卻反對我把‘白馬’與‘馬’區別開來的主張,這是因人而異?。 ?
“我……”孔穿詞窮,漲紅了臉,腦子里本來很明確的概念頓時亂成了一團。
“等等,難道處士連孔子的話也覺得不對么?你可是孔子的六世孫,魯國儒生的領袖啊?!?
公孫龍故作夸張地抬起手,將這個荒唐的“悖論”展示給眾人,引發了一陣哄笑,然后不給孔穿思考和解釋的時間,立刻窮追猛打,指著他說道:
“這就有趣了,處士修儒家之說而非仲尼之所取,欲學于我公孫龍,卻又逼我放棄我的宗旨。像先生這樣的悖論之人,我公孫龍教不了,即使有比我智慧百倍的圣賢,只怕也沒辦法教誨你?。 ?
這是蹬鼻子上臉,質疑孔穿的基本智商了,孔穿意欲反駁,幾度張口卻無言以對,半響之后,便陰沉著臉向主座的裁判平原君表示,公孫龍辯術無雙,自己甘拜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