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中旬,趙國邯鄲,隨著秋收結束,伐燕的大軍也從各縣集結準備開拔,統帥已定為馬服君趙奢。
作為馬服君的兒子,趙括在護送長安君質齊期間表現優異,但回到邯鄲后,他的使命就完成了,再度成了閑人,養好傷后便安分不下來,也希望父親帶自己出征。
趙奢本不愿意,但挨不過趙括的苦苦相求,以及長安君在太后面前極力為趙括請功,只得答應讓他隨軍出征,而職務則是……
“一個小小的五百主。”
趙括似乎有些失望,這一日來新建起的“長安君府”與長安君辭別,眼看旁邊沒外人,便不由抱怨了起來。
“本以為最少都是一個能統帥千人的校尉,但父親說我去了一趟臨淄,雖盡忠職守,但差一點讓長安君遇險,至多能證明自己有將百人之才,于是便折中讓我為五百主,將五百人。”
趙國的軍隊制度和秦、魏類似,以一千人為基本作戰單位,由校尉統領,作戰的時候再靈活編制,設將軍一人指揮。一個將軍負責一軍,也就是五千到一萬人不等,至于趙奢、廉頗,他們則是十萬人的大集團軍統帥。
身為馬服君之子卻只能為五百主,的確有些刻意打壓了,但在明月看來,這已經很不錯了,要知道原本的歷史上,這場仗應該是田單成了趙軍主帥,趙括連仗都沒撈到打……
于是他笑著勸趙括道:“這或許是馬服君不想被人認為他是在任人唯親吧……”
“更何況,我趙國自從武靈王起,便提倡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于卒伍。廉頗將軍,馬服君,都是從軍中小吏做起的,括子只是將他們走過的路再走一遍罷了。我相信大浪淘沙,始見真金,此番伐燕,就是括子向馬服君,向天下人證明自己的機會!”
一席話打消了趙括心里的失落,再度打起精神來:“是我沒有理會父親的深意,此番伐燕,我一定要立下功勞,讓人不敢再輕視我,視我為蔭父職的無能子弟!”
接下來,二人又說了會話,卻是聊起了質齊小團隊里其他人的近況。
“也不知舒祺在宮內怎樣了?”
舒祺和趙括一樣,雖然跟著明月一起去齊國,但卻不是他的家臣。結束使命后,他便回趙國宮廷黑衣侍衛的官署報道,然后接受下一個任務,這是身為黑衣的規矩。
舒祺本人是很不情愿的,他希望留在長安君身邊。
但明月勸他說:“不管是在宮中當差,還是保護我周全,都是為國效命。”作為左師觸龍之子,應當遵從父愿入宮當職,黑衣侍衛是為官吏的晉身捷徑,雖然明月覺得,自從跟自己牽扯上關系后,舒祺的晉職之路恐怕不會順利。
但他沒有點破,讓舒祺暫時離開,一來能打消趙王覺得他“結交老臣觸龍”的嫌疑,二來也能讓宮內有他能用的人。為了緩和與趙王的關系,明月主動搬出王宮,住進了長安君府,一旦宮中有變,便可以讓舒祺與廬陵君及時聯絡,以備不測。
不過舒祺重新加入黑衣后過的不太順利,趙王不信任他,沒有安排他要緊職務,近期只是做了趙王宮衛的劍術教頭,每日帶著一群剛入宮的良家子練劍……
至于魯句踐等游俠兒,正式成了長安君府的家臣,擁有一份職俸,他們的家人也被集中起來,住進了城郊長安君名下的莊園里,過上了地主的生活。
衣錦還鄉的游俠兒們自然惹來鄰里一陣艷羨,這正是明月想要的效果,但那些陸續來投的人,都被他謝絕了,現在可不是廣招門客刺激趙王的時候。但暗地里,明月正安排魯句踐去籌謀一個大計劃……
說話間,時間過得飛快,眼看日色將暮,趙括也要辭別了,明月便舉起了酒敬他:
“我一個安樂公子,雖然很想與括子一同踏上征途,為國立功,終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