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前文有誤,長安君所任是“邦右工尹”,不是大工尹。
……
這里是位于邯鄲郭城東北靠近從臺的地方,路上行人來往不息,日近中午,百工居住的里坊中則黑煙裊裊……
在安車上仰起頭,透過那些煙霧,明月可以遠遠看到叢臺宮闕上的石瑞獸的影子。那是他“祖父”趙武靈王所建的行宮,據說他曾經在那里接待諸侯使節,大肆閱兵,也就是在那里,他與肥義等人敲定了胡服騎射的國策。
雖然向往已久,不過叢臺并不是今日明月的目的地,他要去的,是叢臺附近的工尹署。
畢竟是邯鄲城內幾個較大的官署之一,工尹署從外面看上去大院深宅,峻宇雕墻,門外有持劍的兵卒站崗,門邊有側塾,塾中有小吏值班,負責通報事務。門口也不時有褐衣的百工進出,那小吏看不起低賤的白公,皆倨傲不禮,讓他們行賄賂或滿臉堆笑地討好。
但見到明月的華貴車馬,小吏便知道來了今日正主,立刻將那些百工之徒驅散,讓兵卒清出道路,打躬作揖地迎他入內。
“小人見過長安君,平陽君已在署中恭候多時了!”
說起來,一般的官吏,還真沒膽量讓一位公子做下屬,好在趙國的大工尹,恰恰是明月的另一個叔叔,平陽君趙豹。
平陽君是趙武靈王的幼子,趙惠文王和平原君的弟弟。他在趙惠文王二十七年(前272年),受封為君,不過相比于名揚諸侯的平原君,趙豹就低調多了。趙太后評價這位小叔子時,說他為人謹慎,較少夸夸其談,偏好實干。
明月在小吏引領下進入官署內堂時,趙豹正坐在案后席子上,用筆往一卷竹冊上寫字,一字一句,有板有眼。
“小侄見過叔父!”
龍生九子,子子不同,與腦滿腸肥,大大咧咧的平原君相反,這平陽君卻是個瘦巴巴的中年人,山羊胡子垂在頷下,不茍言笑。他見到明月來向他報道,起身見禮后也沒有多廢話,便談起了正事。
“侄兒可知,我這大工尹平日里都要作甚?”
明月是做過功課的,頷首道:“知之,掌管百工及官營匠作,以及監督各類器作制造。”
原來,自西周以來,列國內的階層職業大致是“國有六職”,即王公、大夫、百工、商賈、農夫、婦功六種。其中工商食官,地位雖不低,卻沒有遷居的自由,必須按官府規定和要求集中在一起,從事生產貿易。
進入戰國后,隨著人口增多,經濟飛速發展,西周春秋時的“工商食官”日漸瓦解。商賈基本脫離了列國官方控制,開始出現小個體戶和千金巨商,子貢、白圭等人,富可敵國,與諸侯分庭抗禮。
但與商賈相比,工匠卻仍不得自由,除了附庸于大大小小的封君貴族或大商人外,他們大部分仍隸屬于官府,按照國家要求生產各類器物,閑暇之余才能做點小買賣。
為了管理這個龐大的群體,楚國最早設置了工尹之職,到了后來,趙國也設立了,負責管轄隸屬于官府的百工。諸如職掌土木興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寢供億之典。凡全國之土木、水利工程,兵器制造、礦冶、紡織等官辦手工業無不綜理。
總之,按職權來看,就相當于是后世的“工部尚書”,權力不小。
但明月向趙太后和趙王討要的,只是這“大工尹”的一個下屬職位,邦右工尹。非要和后世的職務相比,充其量也是“工部侍郎”,在趙國貴人們眼里,官職不大不小,因為要和他們眼中卑賤的百工打交道,所以眾人都對此不屑一顧,誰料長安君卻對此感興趣。
平陽君還真是實話實說:“我趙國以右為尊,原本開缺的是邦左工尹,侄兒為國立下大功,理當尊崇,便對調了一下,以你為邦右工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