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之時,因為一些國家戰備物資的制造工藝較為復雜,往往需要集中不同種類的匠人才能完成,如青銅器鑄造、車駕制作等,這就要求匠人聚居一起,所以才有了大面積的百工之肆。
木工匠人集中的區域在邯鄲西北方,叫“百家里”,這片坊區沿著穿邯鄲主城區而過的牛首水而建,畢竟是木工聚集之地,所以木坊修得很結實高大,除此之外就沒什么值得一提的了。成年男女都在里中做工,老人躲在城墻的陰影下,百無聊賴地曬著太陽,坊門外則有一大群光著腳丫的小孩,個個衣衫襤褸,拿著大人給做的木馬,在玩打仗游戲。
熱鬧、骯臟、雜亂、無序,這就是百家里的日常,但今天卻被不速之客打破了,小孩子們正在嬉鬧打完,里門處卻突然開來一小隊都城衛兵,個個穿著甲胄,拄著長矛沖了進來。
雖然已經是八月中旬,但今日艷陽高照,在這種大熱天,穿戴甲胄一定汗流浹背,但這些衛士半聲怨言也無,他們驅散孩童們,將擋路的推車和行人趕開,清空了道路。隨即東邊的大街上來了一幾匹馬,護翼著一輛大車,車上有位衣著樸素的公子,見兵卒兇神惡煞,竟將那些懵懵懂懂的孩子推到了泥水里,連忙喝止了他們。
“不得胡亂擾民!”
這正是新上任的邦右工尹長安君,他見這里中道路狹窄,自己的駟馬大車雖然能開進去,但卻會占據整條道路,想著初來乍到,還是做出一種”親民“的姿態,明月索性下了車,邁步就往里走去……
“骯臟腌臜之所,豈敢臟了長安君的玉趾!”
這下可把為明月引路的工師嚇壞了,這位工師名叫張老,是個四十余歲的中年官吏,專門負責管理攻木之工,今日聽聞新上任的邦右工尹要來視察,便忙不迭地出來迎接,尋常上吏也就算了,可這一位卻是大名鼎鼎的長安君,他豈敢怠慢,更別說讓長安君踏進泥水里了,張老勸阻不及,竟直接將自己的外裳脫下來,扔在泥水里,想要為長安君墊腳。
明月哭笑不得:“張工師,你這是要我賠你一件新衣裳了。”他倒是對嶄新的鞋履沾染泥水糞便不太介意,前世下鄉的機會很多,明月最厭惡的,就是同行里有那種衣冠楚楚的領導,下了車幾步都不愿走,過條河還要年邁的老鄉背著,真不知是去干嘛。
于是他便在張老和問詢趕來的工師們驚訝的目光中,趟過渾濁骯臟的泥水,徑自向里面走去,一邊走,還一邊四下打量這片歸自己監督管理的區域。說起來,明月對邯鄲還沒有臨淄熟悉,畢竟才呆了半個多月就匆匆離開了,回來后也只是走馬觀花,像這樣真真正正走進民眾中間,還未有過。
這里的情形的確能讓人皺起眉來,外面的骯臟狹窄且不提,古代城市的里巷基本都這樣,到了里面,明月發現這里果然是他想象中手工作坊的樣子。
沿著蜿蜒小路,他們行走在牛首水邊上,河邊低矮的屋舍擠在一起,明月發現這里還有個小小的碼頭和水壩,并非用來行船,而是用作阻截從上游山林放過來的漂木,這是取木最便捷的方式了,明月走到堤壩邊時,正好上游有數十根木頭放了下來,裝在壩石上,發出轟隆巨響,濺起一陣白浪……
工師介紹說,現在正是伐木的好時候,因為春夏之時,正是樹木的生長旺季,如此時采伐,樹液外溢,不但減低了木材強度,給砍伐造成困難,而且容易發生樹裂。秋冬季則不然,樹木長了一年,質地飽滿,此時砍伐,樹液不會外流,樹干也不易出現裂紋,是繼續加工的好材料。
“這就是孟子所說的‘斧斤以時入山林,則材木不可勝用也’。”明月如此想著。
中國的木工算得上是世間一絕,這時代不論是建筑還是生活,都離不開木具,販賣木材獲利甚多,明月聽說,當年齊國田氏還只是卿大夫時,就是靠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