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激烈爭論的事,幾方博弈,而恰逢此刻從不早朝的赤王受宣上朝——傻子都能看出鄭修上朝是誰的意思了。
鄭修剛落座,大帝先是輕飄飄贊了一句,提起夏日旱澇時,赤王慷慨無私,賑災有功。
大臣們紛紛附和。
鄭修面色一沉,沒有很高興。
他如今已經從“秘密圣旨”的震驚中緩過神來,抬起頭,與大帝對視。
此刻魏陽尊的兩眼炯炯有神,眼中藏著話。他在文武百官面前贊賞赤王時,順勢與赤王目光相投。霎時間,一老一少、如今大乾王朝中明面上最有權勢、地位最高的兩人,沉默地對視著。
“替朕解憂者,唯有鄭氏赤王也?!?
大帝微笑,鄭修在座上拱手:“臣,不敢當。”
“無需過謙,你,擔得起。”
大帝的口吻中帶著毋庸置疑的味道。
他在圣旨的最后,只說了一件事。
事關兩國!
這也是為何鄭修從圣旨幻象中聽了魏陽尊的話后,會忍不住大喊一句我草。
自古以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或戰或和。
北蠻與大乾斗了數百年,幾個朝代均有摩擦。
自前幾個朝代起,便有胸懷大志的帝王,想要將北蠻各國,納入本國的疆土之中,成為千古一帝,流芳百世。
而北蠻荒原因土地貧瘠,物資匱乏,一向以畜牧為生。若北蠻各國孱弱,那倒還好,老老實實歸順大乾,互通有無,自能沾大乾地大物博的光,生活安康,闔家幸福。
偏偏北蠻人體格健壯,驍勇善戰,尤其擅長馬戰。他們花了數百年、世世代代培養出的“黑風馬”,更是戰馬中的戰斗機,在草原上來去如風,大乾幾番想要培養出能與黑風馬比肩的戰馬,最終以失敗告終。
作為驍勇善戰的民族,北蠻人這些年寧愿選擇侵略,也不愿與大乾和平相處。以至于北蠻與大乾兩國關系,戰多于和,打著打著,一眨眼幾百年過去了。
鄭修仍記得,兩百年前,北蠻王甚至聯合了西域三十六國,想要里應外合,北侵西擾,要一舉入侵大乾國土。最終武林俠客們將西域大軍擋在關外,北方戰事緩和,兩百年前兩國的交戰,在史書上留下了不咸不淡的一筆。
兩國關系,處于非戰的朦朧期時,要維系兩國關系,唯有三樣東西:物資、黃金、女人。
物資與黃金自不必說,北蠻有珍稀的毛皮、戰馬、金礦,大乾有糧食、稻種、布匹、鐵器。相互交易,均是不虧。
無論在歷史上哪一個時期,和親與聯姻,向來是兩國交流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
和親雙方再怎么說也勉強算得上攀上了點親戚關系,藉此搭建了簡易的溝通橋梁。
從哪一個角度來說,兩國的聯姻都是一件好事。
當初北國使節大張旗鼓入城時,鄭修從香滿樓頂樓上,看見了一個女人的背影,他當時便隱約猜到了此事,更衷心希望兩國聯姻順利。
打仗勞民傷財,天怒人怨,誰愿意呢?
聯姻好事??!
好處多多。
前提是……這種瓜別落在自己身上。
巧了。
在那秘密圣旨中,大帝語重深長地一番話鋪墊下來,就是勸說老實巴交的赤王去當這冤大頭……當這駙馬爺!
我去你大爺的駙馬爺!
鄭修目光平靜,心潮澎湃,內藏洶涌,與大帝對視。
大帝目光威嚴,他微微一笑,竟當著文武百官的面,與赤王拉起家常:
“你近日,過得可好?”
“托圣上的福,”鄭修嘴角微微抽動,擠出禮貌的微笑:“臣剛與心上人定下婚約,家庭和睦,闔家安康,